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书所见古诗伴我度秋夜

《夜书所见》古诗伴我度秋夜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教了我们一首特别美的古诗——《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放学回家时,我一直在心里默背着:"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虽然有些字词不太明白,但读起来就像在唱一首温柔的秋夜之歌。

秋风中的感悟

晚上写作业时,窗外突然传来"沙沙沙"的声音。我拉开窗帘一看,呀!院子里的梧桐树叶正随着风一片片飘落,就像诗中写的"萧萧梧叶送寒声"一样。原来诗人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声音啊!我突然觉得和几百年前的诗人有了奇妙的联系——我们听到了同样的秋声,看到了同样的落叶。

妈妈给我讲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诗人旅居在外,秋风吹动梧桐叶的声响让他思念家乡。这时他看到远处篱笆旁有亮光,知道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听着妈妈的讲解,我好像看到了一位穿着长袍的诗人,正站在江边望着远方,眼里有着淡淡的思念。

我的秋夜所见

学完这首诗后,我决定也来"夜书所见"。晚上九点,我抱着笔记本坐到窗前,仔细观察起夜色来。秋风确实凉凉的,把阳台上的风铃吹得叮咚响。路灯下,几片梧桐叶像跳舞的小精灵一样打着转。不远处,邻居家阳台的灯还亮着,隐约能看到小弟弟在搭积木。这不就是"夜深篱落一灯明"吗?只不过现在的孩子不捉蟋蟀了,而是在玩玩具。

最有趣的是,我发现空调外机上停着一只小蚂蚱,它一定是在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夜。这让我想起诗人看到的促织(蟋蟀),原来秋夜里的小生物都这么忙碌呀!我赶紧把这些发现都记了下来,还画了一幅画:夜空中挂着弯弯的月亮,窗前有个小朋友在写字,窗外是飘落的树叶和点点灯火。

古诗与我的对话

通过这次观察,我忽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让我们学古诗。这些诗就像一台时光机,能让我们看到古代的生活和风景。虽然时代变了,梧桐叶依然在秋天飘落,秋风依然凉爽,夜晚的灯火依然温暖。诗人感受到的思乡之情,和我们想念远方亲人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我决定以后每个月都要选择一个晚上来"夜书所见",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记录下来。说不定几百年后,也会有个小朋友读到我的日记,然后看看窗外的夜色,发现虽然科技发达了,但人们眼中的月亮还是一样的明亮,秋风还是一样的温柔。

今晚的"夜书所见"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不仅学会了一首古诗,还学会了用心观察身边的世界。老师说下周我们还要学《望天门山》,我已经开始期待了!不知道那首诗又会带我看到怎样的风景呢?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阅读感想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二、衍生注释 1. “萧萧梧叶送寒声”: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萧萧”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2. “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客情”指旅客思乡之情。3. “知有儿童挑促织”:料...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

7.《夜书所见》(课外)内容: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情。挑:拨弄。促织:蟋蟀。赏析:秋夜梧叶、秋风勾起乡愁,儿童挑蟋蟀的灯火更添温馨与伤感。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以七言绝句见长,《游园不值》著名。应用片段: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