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夏日追凉古诗:竹荫荷风里的清凉日记

夏日追凉古诗:竹荫荷风里的清凉日记

七月廿三·小暑后三日

晨起读杨万里《夏日追凉》诗:"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忽觉古人诚不我欺,这暑气蒸腾的时节,竟连追凉都成了学问。

一、追凉于竹

午后携一卷《诚斋集》踱至后园竹径。新篁已抽至丈余,青竿交错成天然翠幕。阳光透过竹叶间隙,在地上筛出细碎的光斑,恍惚间竟似看见八百年前那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人,正倚着竹根纳凉。蝉声忽远忽近,竹叶沙沙作响,确比空调房里多三分野趣。

二、寻凉问荷

转过假山便是荷塘。粉白花瓣顶着烈日绽放,让我想起范成大"追凉偶过池边路"的句子。蹲在石矶边看游鱼穿梭荷梗,忽有清风掠过水面,带着水汽的凉意扑面而来——这大约就是古人说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意境。荷叶上滚动的水珠,倒映着云影天光,竟比冷饮店的冰沙更解暑气。

忽忆东坡《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此刻方知,真正的清凉不在温度计刻度,而在心境。

三、纳凉夜话

傍晚在紫藤架下置竹榻一张。邻居老翁摇着蒲扇过来,说起他幼时在瓜棚听《水浒》的夏夜。月光穿过藤蔓,在地上织出银色的渔网,远处稻田里蛙声如鼓。这种"开门小立月明中"的闲适,怕是现代人难得体会的奢侈。

临睡前又读《夏日追凉》,忽觉空调的嗡嗡声竟不如竹露滴清响来得悦耳。古人以诗追凉,我今以凉追诗,倒也成全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夏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