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夏日炎炎,小暑已至——记录盛夏的日常

夏日炎炎,小暑已至——记录盛夏的日常

七月七日 晴

清晨六点,阳光便迫不及待地穿过窗帘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醒来时,额角已沁出细密的汗珠,电扇在床头嗡嗡作响,吹出的风却带着温热。翻开日历,果然,今日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说是“小”暑,但这股热浪的先遣部队,已然让人领教了盛夏的威严。

推开窗,热风扑面,蝉鸣尚未达到鼎沸,但已有几只率先开始了练习曲。远处的树梢纹丝不动,仿佛也被这凝固的热浪按下了暂停键。我泡了一壶茉莉花茶,看干枯的花瓣在热水中缓缓舒展,重新绽放出洁白的身姿,清香随着水汽袅袅升起,给这闷热的早晨带来一丝清新的慰藉。

午后的静谧

正午时分,是一天中暑气最盛的时辰。世界仿佛被装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街道上行人寥寥,连平日里最活泼的野猫也失去了踪影,不知躲到哪个阴凉角落打盹去了。我拉上遮光帘,将灼热的阳光拒之窗外,室内顿时暗了下来,温度也似乎降了两三度。此刻最适合“心静自然凉”,于是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散文集,倚在沙发上慢慢读。字里行间,仿佛能听到溪流潺潺,感受到山间清风,精神上的片刻悠游,竟暂时驱散了身体的燥热。

母亲打来电话,照例是一番叮嘱:“小暑到了,要多吃藕,清热凉血;绿豆汤熬好了放在冰箱里,记得喝,别贪凉吃太多冰的……” 家人的关怀,就像是三伏天里的一把蒲扇,摇出的风不疾不徐,却最是恰到好处的凉爽。挂了电话,我决定听从建议,晚上熬一锅绿豆百合粥,用以安抚被暑气困扰的脾胃。

黄昏的漫步

待到日头西斜,热气稍退,我决定出门走走。小区旁的荷花塘是小暑时节最值得期待的风景。果然,碧绿的荷叶已铺满了大半池塘,几支早开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傲然绽放,粉白的花瓣在夕阳下染上一层金边;有的则含苞待放,像一支支蘸饱了胭脂的毛笔,准备书写夏日的诗篇。微风拂过,荷叶翻腾起绿色的波浪,送来阵阵清香,顿时令人神清气爽。岸边有老人摇着扇子下棋,孩童追逐嬉戏,生活的气息在暑热稍退后重新活跃起来。

归家时,天空已被晚霞染成绚丽的橘红色。夜市开始热闹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烧烤和各种小吃的香味。路过水果摊,买了一只冰镇西瓜,翠绿的瓜皮上凝结着冰凉的水珠,想来用勺子挖着吃,定是今夜最好的消暑方式。

小暑思语

小暑,是盛夏的序曲,它不像大暑那般酷热难当,却以一种逐渐渗透的方式,提醒着我们季节的更迭。它带来的不仅是高温和汗水,还有冰镇的瓜果、清凉的荷风、夏夜的繁星和家人温暖的牵挂。古人说“夏日炎炎正好眠”,其实,夏日也更适合观察与体悟。观察万物如何在骄阳下茁壮生长,体悟内心如何在一片蝉鸣中保持宁静。在这流金铄石的季节里,或许我们更应学会调整节奏,觅得一处心阴,安然度夏。正如这日记所记录的,暑热虽盛,但生活里处处藏着清凉的慰藉与生机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