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夏日炎炎读古诗,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凉

《夏日炎炎读古诗,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凉》

七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开窗,热浪便裹着蝉鸣扑面而来。书桌上摊开的《千家诗》恰好停在杨万里那首《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句子忽然变得鲜活——楼下池塘里,不正上演着这样的场景吗?

一、诗中的夏日密码

撑着阳伞来到池塘边,新绽的荷苞确实如诗人所言"尖尖角",三两只红蜻蜓正在水面轻盈点过。这让我想起古人没有空调电扇,却用"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荫凉,用"水晶帘动微风起"记录穿堂风,连暑热都能化作"手弄生绡白团扇"的雅趣。

注:
1.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水晶帘动微风起"出自高骈《山亭夏日》
3. "手弄生绡白团扇"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二、古今夏日的对话

午后雷阵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砸在遮阳棚上,倒应了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境。现代人总抱怨高温,却忘了古人如何在暑气蒸腾中寻找诗意: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是心静自然凉,柳宗元"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是物理降温法。

三、属于我的夏日诗行

傍晚暑气稍退,我学着古人铺竹席于阳台。远处晚霞烧红了半边天,突然明白为什么杜甫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捧着冰镇酸梅汤代替古人清酒,手机里播放的《渔舟唱晚》替代了蝉鸣,却依然能触摸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夏日闲情。

今日最惊喜的发现,是小区儿童沙坑边不知谁用树枝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旁边还画着歪歪扭扭的蜻蜓。原来只要心怀诗意,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也能长出杨万里笔下的那一角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