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夏日偶得:读爽古诗清风徐来有感

夏日偶得:读爽古诗《清风徐来》有感

晨起临窗,清风入怀

五更天未明时,忽被檐角风铃惊醒。推窗见东方既白,院中老槐筛下碎金般的光斑,正是爽诗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昨夜暴雨冲刷过的石阶尚带湿痕,几只早起的麻雀正啄食着积水中的落花。

文字里的清凉世界

重读爽公这首五言,字句如薄荷含在舌尖:"竹露滴清响,荷风送香气"。忽然记起儿时在祖母的芭蕉叶下纳凉,她用蒲扇指着池塘教我认"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模样。如今空调房里待久了,反倒怀念那种需要静心才能感知的、带着植物呼吸感的凉意。

诗中觅得消暑方

午后暑气最盛时,学着古人把诗卷当纨扇。细品"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两句,竟真觉有穿堂风掠过脊背。忽然明白古人所谓"心静自然凉",原是教人从万物细微处汲取清凉。遂取井水冰镇的青梅酒小酌,看阳光在琉璃盏里折射出琥珀光。

暮色中的诗意顿悟

日暮散步至城郊荷塘,恰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致。几个孩童撑着自制的纸船在浅水处嬉戏,笑声惊起白鹭,倒应了爽公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归途买得老农刚摘的莲蓬,剥开时清香沁人,忽觉这平凡一日因诗的映照而有了光晕。

睡前记下此日所感:好诗如清风,吹散尘世浊热。爽公笔墨间的澄明之境,原是教人重新发现生活本真的法门。明日当早起,再赴这场与古诗的清凉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