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城南古诗日记:重游城南旧地感怀

城南古诗日记:重游城南旧地感怀

一、朝雨初霁访城南

晨起推窗,见朝雨初霁,青石板路上水光潋滟,忽忆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之句,遂生重游城南之念。乘电车至永宁门外,但见城墙巍然如故,瓮城下卖杏花的老妪却已换作推着电动车的少年,唯有护城河畔垂柳仍蘸着春水,在微风里写着千年不变的绿色诗行。

二、曲江池畔觅诗痕

沿曲江池慢行,水中倒影将现代高楼与唐代亭台揉碎成粼粼光斑。此处曾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繁华地,如今虽不见霓裳羽衣舞,却有老者在回廊间以二胡拉奏《春江花月夜》。忽见一仿唐式院门,桃枝斜出墙外,殷红如血,恍若崔护诗中之景。叩门而入,院内竟真有一树盛放桃花,树下石桌刻着《题都城南庄》全诗,墨色深沁石纹,似与岁月同老。

三、寒窑遗址遇故纸

午后误入王宝钏寒窑遗址,在民俗展示馆角落发现泛黄诗册。管理员老者见吾痴迷,竟取出民国版《城南诗钞》,指尖抚过竖排铅字时,粉尘在光柱中翩跹如时光的碎屑。老者言其祖上曾见证抗战时期文人于此处结"城南诗社",每至月夜便聚于窑顶吟诵杜工部《哀江头》,声随渭水东流去。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此句在残页间格外清晰,墨迹旁有不知名者用钢笔注曰:"三十三年三月十八日,倭机炸毁城南书局,唯救得此页。"

四、暮色中的诗学沉思

日暮时分立於乐游原遗址,西斜残阳将慈恩寺塔影拉长得如同横亘时空的墨痕。遥想李商隐"向晚意不适"之时,所见夕阳应与此轮红日同源。忽悟城南古诗非止於文字,实乃时空交错中的永恒瞬间——崔护的桃花岁岁重开,杜少陵的哀叹代代回响,张籍的"秋风庭院藓侵阶"此刻正映在文创园青苔斑驳的墙根。

归途经现代美术馆,见电子屏正滚动播放以摩斯密码表现的《城南杂诗》,荧光蓝的点点划划如星斗坠入护城河。原来诗魂从未离去,只是换作二维码铭於石砖,化做霓虹闪烁在玻璃幕墙,甚至凝为外卖小哥骑行穿过坊街时,手机外放里飘出的《春江花月夜》电子乐版本。

五、华灯初上时的顿悟

城南古诗於我终成一面时空棱镜——唐人见花落而伤别,今人睹遗址而思古;韦庄叹"无情最是台城柳"时,岂知千年后游人以手机摄柳絮纷飞;元稹"寥落古行宫"的寂寥,与当代青年在废墟咖啡馆品手冲咖啡时的怀旧心境,竟在某种意义上隔世共鸣。归家急记此日所见,窗台忽落城南桃瓣一枚,不知是风携远至,或只是晨间沾衣未觉的春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