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商君书翻译:一位法家学者的变革日记

商君书翻译:一位法家学者的变革日记

第一章:初遇《商君书》

建元三年春,余于咸阳旧肆偶得竹简数卷,题曰《商君书》。开卷读之,但见"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之言如惊雷贯耳。是夜挑灯疾书,始作译注。凡农战、垦令诸篇,字字皆似刀凿斧刻,凛然有肃杀之气。

译注札记

《去强篇》"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一句,初译时颇费踌躇。考《说文》"善"字本义,在此当解作"纵容",非谓道德之善。乃知法家之严苛,正在此等微言大义间。

第二章:变法者的困境

五月望日,将译就之《垦令篇》呈于御史大夫。未料遭诸儒生群起攻讦,谓"商鞅之术刻薄寡恩"。余据《算地篇》"民之欲利者非战不导"之理力争,然终不能破其仁义之说。归而重读《开塞篇》,方悟变革之难,古今一也。

核心要义摘录

  • "刑生力,力生强"——《说民篇》新译:法制催生生产力
  • "法者所以爱民也"——颠覆性解读法家伦理观

第三章:今古对话

七月流火,携译稿访陇西老农。其人闻"使民以粟出官爵"之策,竟拊掌称善:"今之粮价补贴,岂非暗合此道?"余悚然而惊,乃知《商君书》治术,犹在当代血脉中流转。遂于《修权篇》批注云:"法不可执,势不可逆,此商君所以为圣人欤?"

太初元年冬,二十卷《商君书新译》终成。校勘间忽见竹简裂纹如商君车裂之状,墨迹渗染若渭水血色。掩卷长叹:变法者终为法所噬,然其精神,永镌华夏治理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