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的诗意栖居
一场穿越千年的月光对话
清晨整理书架时,那本泛黄的《唐诗选集》突然从架间滑落。拾起时,恰好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字句在阳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晕,让我想起昨夜那个被月光浸透的梦境。
一、江畔何人初见月
昨夜写完工作报告已是子夜,推开阳台门时,猝不及防被满江月色撞了个满怀。对岸的霓虹早已熄灭,只剩月光在江面铺就碎银般的甬道。这景象与诗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描写奇妙重合,恍惚看见千年前那个独立江畔的诗人,正与我望着同一轮月亮。
江水拍打堤岸的节奏
是亘古不变的平仄
月光在波纹里
写下新的韵脚
二、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中"空里流霜不觉飞"的意境,在凌晨三点的江边得到具象化呈现。夜风裹挟着水汽拂过面颊,确有种霜雪般的沁凉。远处货轮的汽笛声将思绪拉回现实,手机屏幕显示着未读的工作邮件,但此刻更想效仿古人"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浪漫,任月光洗去白日积累的浮躁。
三、不知乘月几人归
归家途中特意绕道滨江公园,木栈道上残留着几个摄影爱好者的三脚架。想起去年中秋在此拍摄月食的盛况,突然理解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时空苍茫。我们不过是江月等待的又一批过客,但那些被诗句点亮的瞬间,让平凡的夜晚有了"鸿雁长飞光不度"的永恒意味。
月光照耀的现代启示
重读全诗时注意到,36句中有15次出现"月"字。这种重复不是贫乏,而是像月光本身,以不同角度照耀人间万象。我们总抱怨生活节奏太快,却忘了可以像诗人那样,在"江潭落月复西斜"时静观万物,让月光将水泥森林也化作"霰雪纷其无垠"的诗意栖居地。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玉兰树正将花瓣洒向江面。或许今晚该带着这本诗集再去江边,看看春末的月亮是否还记得盛唐时的约定。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的作品 作文
篇1 古诗文在不少同学的写作中越来越成为装饰品的作品 作文 考场作文里,古诗文被削成了薄片。学生携着这些亮晶晶的碎片奔赴纸面,如同杂耍艺人抛掷彩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君不见……三个“君不见”排开阵势,像小学生比赛背诵圆周率。结尾处,必得引一句“追风赶月莫停留”,仿佛不如此便显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