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我的登山日记

咬定青山不放松(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

——我的登山日记

清晨六点,闹钟准时响起。窗外,城市还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但我心中的那座“青山”却已清晰可见。今天,是我与几位好友约定好去攀登城郊那座名为“翠云峰”的日子。背包里早已塞满了水和干粮,还有那本必不可少的、封皮已有些磨损的笔记本。我总是在想,郑板桥在写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时,是何等的心境?是纯粹的咏物,还是借竹言志,抒写一种面对困境绝不低头的倔强?我带着这个疑问,踏上了征程。

车行至山脚,真正的挑战开始了。起初的山路还算平缓,我们一行人还有说有笑,欣赏着沿途的野花和潺潺的溪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然而,好景不长,越往上爬,山路愈发陡峭。石阶变得不规则,时而需要手脚并用。我的呼吸开始急促,小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同行的伙伴中,已经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要不我们就到这吧,上面的风景估计也差不多。”

就在我内心也开始动摇的那一刻,我下意识地回头望了望。我们已经爬了这么高,山脚下的房屋变得像积木一样小巧。而抬头看,顶峰似乎依然遥不可及,被缭绕的云雾包裹着,带着一种神秘的诱惑。忽然,我看到了峭壁缝隙中生长着一丛翠绿的竹子。它们的身姿并不算高大,甚至有些纤细,但它们的根却深深地、紧紧地盘踞在岩石的缝隙里,任凭山风吹拂,自是岿然不动。这一幕,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脑海——“咬定青山不放松(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

这不再只是语文课本上需要背诵的一句诗,也不再是书法作品上苍劲有力的几个汉字。它是一种无比真实、极具力量的生命状态。竹子之所以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因为它从最开始就选择了“咬定”,选择了“不放松”。它的目标就是那片青山,就是脚下的岩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唯一的信念就是扎根、生长。

反观我自己,我的“青山”又是什么?是眼前这座等待被征服的山峰吗?是,也不全是。它更像是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一个承诺。如果我今天因为疲惫和同伴的退缩就放弃,那么以后的人生中,我或许会习惯性地为自己所有的放弃和妥协找到借口。不,不能这样。我深吸一口气,对伙伴们说:“你们再休息一下,我想试试。我想看看山顶的风景。”

最后的攀登,几乎是一种纯粹的意志力的比拼。汗水模糊了视线,每向上一步都伴随着肌肉的酸痛。但我心中反复默念着那句诗:“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它成了我脑海里唯一的节奏,支撑着我疲惫的身体。终于,当我扒开最后一片挡在眼前的灌木丛时,壮丽的景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在我面前。极目远眺,群山皆在脚下,苍穹仿佛触手可及。那种由坚持而换来的豁然开朗与成就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

坐在山顶的巨石上,我郑重地掏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一刻。我写道:“今日,我真正读懂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它教会我的,不是盲目的固执,而是认准目标后那份深入的‘扎根’和执着的‘坚守’。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座‘青山’,或许是一次艰难的考试,一份棘手的工作,一段需要经营的感情。唯有‘咬定’不放松,将根须深深扎进理想的‘破岩’之中,才能积蓄力量,最终迎风挺立,笑看风云。”合上日记,山风拂面,带来阵阵清凉,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澈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