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咏芙蓉古诗

《咏芙蓉古诗》日记:芙蓉出水见芳华

晨起遇芙蓉

清晨推开窗,忽见院角池塘里几株芙蓉已悄然绽放。想起昨日读到的《咏芙蓉古诗》中"芙蓉出水"一句,此刻竟在眼前鲜活起来。粉白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在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宛如古诗里走出的仙子。

古诗映照

《咏芙蓉古诗》有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刻方悟其妙。这池中芙蓉不施粉黛,却比任何人工栽培的花卉更显风姿。花瓣层层舒展的弧度,恰似唐代诗人笔下"初日照高林"的意境。

午后观花记

午饭后再去观芙蓉,发现花色竟由晨间的粉白转为淡红。查阅资料才知,木芙蓉确有"朝白暮红"的特性。《咏芙蓉古诗》中"晚艳出荒篱"的描写,原来藏着这样的自然奥秘。坐在池边石凳上,看阳光透过花瓣的脉络,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爱以芙蓉喻君子——这份随光阴流转而不改其质的品格,确实令人肃然。

花间遐思

蜜蜂在花心忙碌,翅膀振动的声音与远处蝉鸣交织。忽然想起《咏芙蓉古诗》另一名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代没有相机,诗人只能将眼前芙蓉刻进诗行,寄给千里之外的故人。而今我拍下数张照片,却觉得再清晰的像素,也不及古诗里那跨越千年的花香。

暮色中的领悟

黄昏时芙蓉已呈深红色,倒映在渐暗的池水中宛如火焰。这让我想起《咏芙蓉古诗》最震撼的结尾:"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原来诗人早看透荣枯之理。但此刻的我却觉得,正是这短暂的绽放,让芙蓉在古诗里获得了永恒。回家后,我将今日所见所感记入日记,忽然明白:古人咏物,咏的从来不只是物。

合上日记本,窗外月光正好照在池塘方向。虽然看不清芙蓉模样,但《咏芙蓉古诗》的句子自动浮现在脑海。原来有些美,一旦被文字捕捉,就会永远活着。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千年后的我们,仍能为一句"芙蓉出水"而心驰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