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咏石灰日记:千锤万凿出深山

咏石灰日记:千锤万凿出深山

四月十二日 阴雨初霁

清晨入山,雾气未散。青灰色岩壁被夜雨洗得发亮,石匠王叔的锤凿声早已叮当作响。他指着新开采的石灰岩笑道:"这石头看着普通,却要经历千锤万凿才能出山呢。"忽然想起于谦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原是这般具象的画面。

矿石的涅槃

午后参观石灰窑,才真正理解"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深意。矿石在窑内经摄氏九百度煅烧,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王叔抓起一把生石灰说:"这石头死过一回,才能获得新生。"窑火映着他斑驳的工装,恍若看见明代那个写下"粉骨碎身全不怕"的诗人。

"石灰的生命历程恰似人的修行:击打是启蒙,焚烧是淬炼,粉化是奉献,遇水重生才是价值的完成。"

雨中的启示

傍晚骤雨忽至,工棚顶棚漏水。王叔却不慌不忙取来新烧的石灰,遇水瞬间腾起白雾,逐渐凝固成坚硬的灰浆。"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它留世的证明。"雨水顺着他的蓑衣滴落,与石灰浆的白痕交织成奇妙的图腾。

归途时雾散云开,怀中的石灰样本尚有余温。想起《天工开物》记载的"燔石"古法,千年来中国人始终懂得:最卑微的矿石也藏着惊天动地的革命。当石灰抹上农家新砌的灶台,当它化作田间杀虫的白霜,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便不再是诗人的独白,而是亿万劳动者共同的生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