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咏石日记:观“青石一两片”有感

咏石日记:观“青石一两片”有感

晨起遇石记

今晨散步溪畔,忽见水中三五青石错落,白乐天“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之句蓦然浮上心头。以往读此诗只觉清浅,今日亲见溪石浸水、苔痕斑驳之景,方知古人咏物之妙,不在奇崛而在真趣。

石之形与神

蹲身细观,这些青石经年累月受流水冲刷,棱角虽钝却未失骨气。想起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的孤寂之石,又忆及杜甫“倦夜如水水如天,倚石看云生”的禅意。石头从不言语,却承载了千万年的风雨与过客的心事。某块石上竟有天然裂纹,恰似王维笔下“清泉石上流”的微观河道,水痕蜿蜒如岁月刻下的密语。

午后翻检诗册,发现咏石之作竟多与心境映照:李贺“石脉水流泉滴沙”写尽沧桑,白居易“苍然两片石”道破淡泊。忽觉古人观石从不止于形貌,而是以石为镜照见本心。那些“冷碧”、“幽痕”、“寒姿”的字眼,原是诗人将磊落或孤愤寄予顽石。

石畔遐思录

暮色将至时再访溪边,夕阳为青石镀金晖。忽悟韦应物“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的超然——石之永恒反衬人生须臾,而此刻石上暖意竟如亘古传来的温度。取出随身携带的《苏轼全集》,见其《咏怪石》诗“粗丑非所嫌,风期自相许”一句,不禁失笑。这溪中青石虽无太湖石之奇崛,却自有浑朴天趣,恰似东坡所言“岂其多技,亦自然之奇”。

归而记之:石本无心,人自有情。千百年来诗家以墨痕沁石,今我以日常之眼观之,方知最动人的咏石诗,不在字句峥嵘,而在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刹那清明。溪石沉静如初,而吾心已得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