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树之韵:青松挺立日记
晨曦微露时的凝望
清晨五时三刻,我推窗而立,忽见院中那棵古松傲然挺立于薄雾之中。其枝干虬劲如龙,针叶苍翠欲滴,恍若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咏"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之景。露珠缀于松针末端,在初阳映照下晶莹剔透,宛若千百颗明珠悬于碧玉簪头。忽有晨风掠过,松涛阵阵,其声如远海潮汐,又似古琴低鸣,令人心旷神怡。
午时沉思
正午日光最盛时,我携《王摩诘诗集》坐于松荫之下。松枝筛落碎金般的光斑,在书页上跃动不定。忽忆及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之句,虽咏山水,其神韵与眼前青松何其相似。这棵松树据祖父所言,乃曾祖父手植,至今已逾百二十载。历经战火烽烟、风雨雷霆,主干虽留有雷击之痕,却愈发显得巍峨刚毅。树皮皴裂如龙鳞,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而新生的嫩枝又彰显着不竭的生机。
暮色中的感悟
黄昏时分,夕阳为松树镀上金边,投下修长的影子。我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恍然悟得古人以树喻德的深意。这青松不正如《论语》所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四季轮回中,桃李争艳不过旬日,杨柳婀娜难经霜雪,唯松树始终保持着本真的姿态。其根深扎于泥土,其干正直向苍穹,不媚春光,不惧冬寒,这种"挺立"不仅是形貌,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想起近日所遇挫折,较之松树历经的世纪风雨,又何足道哉?
夜观天象
是夜月色皎洁,我复至松下。月光透过松针间隙,在地上织就一幅水墨丹青。清代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此刻方知此中真意。松树之所以能巍然屹立,不仅因其枝干强韧,更因其根系在看不见的深处默默延伸、紧紧抓握。这恰似人的修行,外在的从容源于内在的笃定。夜风渐起,松香阵阵,我忽觉心中块垒尽消,唯余明月清松相伴。
记此一日观树之感,非独赞松,实为自勉。愿效青松之姿,于世事风雨中保持本心,在岁月流转里坚守志节。树木犹如此,人当如何?此问长存心间,伴松涛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