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400字左右:一场秋雨的日记随想
晨起听雨
清晨被淅沥的雨声唤醒,推开木窗,凉意夹着水汽扑面而来。这雨下得颇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韵味——"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只是少了荷香,多了几分秋的萧瑟。忽然想起汪曾祺先生写昆明雨季的散文,不过四百余字,却把雨中的菌子、杨梅写得活色生香。
案头偶得
坐在书桌前,翻到丰子恺《山中避雨》的片段:"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短短四百字的散文里,竟藏着人生至味。我的钢笔在日记本上洇开墨痕,像窗外被雨水晕染的梧桐叶。余光中先生写雨的那篇名作,不也是四百字左右的篇幅么?他说雨是"天的耳语",此刻我的屋檐下正悬着成串的耳坠。
午后遐思
雨幕中重读鲁迅《秋夜》的选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著名的四百字散文,此刻竟与眼前的景致重叠。楼下花坛里的月季耷拉着脑袋,倒像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里"顶着白花的日本看护妇"。
名家笔法启示
忽然惊觉这些经典散文多在四百字左右:季羡林《黄昏》的432字,张爱玲《夜营的喇叭》的398字,沈从文《市集》的417字...他们用最精炼的文字雕刻时光。我的日记本已写了三页,却还没触及雨的灵魂。或许该学学汪曾祺,写写厨房飘来的炖梨香,或者效仿梁实秋,记下邻居家孩子踩水洼的笑声。
暮色拾遗
黄昏时雨停了,云隙漏下一缕金光,恰似冰心《小橘灯》里"朦胧的橘红的光"。这让我想起她另一篇四百字散文《笑》,那个"抱着花儿,扬着翅儿"的天使。合上日记本,墨迹未干的最后一页写着:所谓好文章,不过是把一场秋雨装进四百字的青瓷碗里,听得见叮咚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