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名家散文精选摘抄:雨日闲思录

雨窗偶记

壬寅年七月初三 微雨沾衣时

晨起推窗,但见天色如洗,细雨如酥,竟不觉想起朱自清《背影》中那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雨丝斜织成帘,恍惚间仿佛看见月台上那个蹒跚的橘色背影,在苍茫雨雾中渐行渐远。

一、雨中文思

执伞行至后院,桂花被雨水浸润得愈发清甜。忽忆冰心《寄小读者》所言:“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此刻黛瓦白墙确如初霁的远山,透着澄明的光泽。石阶青苔被雨水滋养得碧绿如玉,恍若鲁迅笔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这般鲜活的绿意,竟在方寸庭院中重现。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鲁迅《秋夜》

二、午后茶烟

烹茶独坐时,水汽氤氲如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描写的:“一卷书,一壶茶,再加上一个好黄昏。”虽此刻是白昼雨时,然意趣相通。茶烟袅袅中重读沈从文《湘行散记》,见其写辰河小船“船泊岸边,水手蹲在船头吸旱烟”,窗外雨打芭蕉声竟与文字中的橹声合奏。

忽然邻家孩童冒雨奔跑而过,清脆笑声令我想起丰子恺《儿女》中描写:“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这般质朴言语,道尽天下父母心。

三、夜雨剪韭

暮色四合时雨势渐收,掐一把雨后韭菜欲作羹汤。忽觉此情此景暗合杜甫“夜雨剪春韭”诗意,而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亦曾细述韭菜合子做法:“韭菜择洗干净,切成细末,拌上剁碎的炒鸡蛋,包成半月形的合子...”文字间蒸腾的烟火气,竟让简单食材焕发诗意光辉。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雨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临窗记此日记时,雨声又作。想起诸多散文中关于雨的描写,竟如珍珠串联:老舍在《济南的冬天》写山尖白雪,鲁迅在《风筝》中写故乡春日的麦苗,皆与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忽然明白,所谓名家散文精髓,不在辞藻堆砌,而在真性情与天地万物的共鸣。正如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所言:“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雨声潺潺,文字如舟,载我横渡时空与诸多灵魂对话。或许他日重读此篇,亦会成为另一个雨天的注脚——这大约就是散文予人的永恒馈赠。

摘抄—懒人闲思录

摘抄—懒人闲思录1、一个人除非是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不然根本无法彻底享受无所事事。如果你一点要做的事情也没有,那么你不会感到什么事也不做有什么乐趣。这么一来消磨时间纯粹成了一种义务,而且是最最令人筋疲力尽的义务。无所事事就像吻一样,要想有味道,就得是偷来的。 2、我喜欢在我不该无所事事的时候无所事事,而不是在我只能这么做的时候。我的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