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 雪中寻梅记

古诗 雪中寻梅记

腊月十五 雪霁初晴

晨起推窗,忽见天地皆白,方知夜来古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景已悄然降临。檐角冰棱垂若玉箸,阶前积雪厚逾三寸,整个世界被覆上一层柔软的银毯。想起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寥,却更向往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的静谧,遂决定踏雪寻梅。

雪径寻香

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行至西郊,但见远山如戴玉冠,近松皆作琼枝。忽有暗香浮动,循香而去,竟见断桥畔数株红梅傲雪绽放。花瓣承雪如缀珍珠,梅枝曳影似写狂草,正是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具象写照。此时风过梅梢,雪沫与落梅齐飞,恍若置身于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诗境。

煮雪论诗

于梅边亭中取铜壶煮雪沏茶,看雪水在壶中渐作松涛声。忽忆起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邀约,可惜独酌无伴,唯以《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佐茶。雪光映照下的梅影在茶汤中摇曳,竟分不清是雪染梅香还是梅沁雪魂。这种天地清绝之美,恰如苏轼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泥鸿爪

归途见竹篱间麻雀啄雪,留下细碎爪痕如篆书。忽悟雪不仅是诗家意象,更是时空的见证者——它覆盖过嵇康锻铁的火星,浸润过陶渊明采菊的竹篮,亲吻过李太白醉卧的石阶。而今这场雪落在我二十一世纪的羽绒服上,依然带着千年不变的诗意。当暮色染蓝雪地时,远处传来孩童堆雪人的欢笑声,方才惊觉古诗中的雪早已穿过时空,在每代人的心田翩然起舞。

暮色四合时,雪地渐泛蓝光。回首望梅林,但见月华初上,雪月交辉处,梅枝勾勒的墨影正与千年前的诗人隔空对酌。今日最妙处,不在寻得梅,而在雪途中重遇那些冻存在古诗里的晶莹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