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 红豆

古诗《红豆》日记:一粒朱砂寄相思

晨读《红豆》有感

清晨整理书架时,那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突然滑落。翻开扉页,王维的《红豆》赫然入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二十年前母亲用簪花小楷题在页脚的批注已晕染开,像极了被泪水洇湿的相思豆。

▎红豆的千年意象

古人将赤豆称为"相思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其"通九窍,治心腹气"。但更动人的是《资暇录》里的传说:战国时征夫殁于边关,妻哭死于树下,化作红豆木。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云南见到百年红豆树,树干皲裂处渗出的红色树脂,确似凝固的血泪。

午后寻豆记

冒着微雨去城南古玩市场,在七拐八弯的巷弄里找到家"撷芳斋"。玻璃罐中的红豆首饰琳琅满目,最特别的当属那串唐代鎏金银链缀红豆的残件。店主老徐说:"这些红豆都是战马踏碎的,你看表面裂纹里还沁着血色。"突然理解王维为何选此物寄情——相思本就是带着裂痕的圆满。

▎母亲的红豆粥

归途经过粮店称了半斤赤小豆,按母亲生前教的古法:清水浸泡三时辰,配以陈皮、糯米文火慢熬。当厨房氤氲起熟悉的甜香时,恍惚看见扎蓝布围裙的身影在雾气中搅动陶瓮。此刻才懂,最深的相思原是这般平淡如水却萦绕一生的滋味。

夜阑灯下书

台灯在宣纸上投下暖黄光晕,临摹《红豆》时不小心滴落茶渍。这意外的晕染倒像幅写意画:墨字为枝,茶痕作果,旁边钤印的朱砂闲章恰似点睛之豆。忽然想起《云溪友议》里记载,晚唐宫女常将红豆嵌进烛泪寄情。今人虽不再鱼雁传书,但那些没说出口的思念,或许都化作朋友圈点赞时心尖的微微一颤。

合上日记本前,我把晨间拾得的红豆夹进扉页。它将在时光里渐渐褪去艳色,如同所有刻骨铭心的相思,终将沉淀成生命里温润的印记。

)

描写红豆的古诗词40首

描写红豆的古诗词40首 1、减字木兰花 雨滴蕉悴,曲断雕栏谁梦碎。曾许情长,苹满白洲悲誓凉。舒云卷月,尺素缄收红豆阙。咽泪妆欢,翠幄疏帘牧冷嫣。2、卜算子 风舞柳腰轻,松染峨眉黛。欲寄巫山一段云,却恨千峰碍。醉对海棠容,绿裾红裙带。只怕欢情一场空,又是愁如海。水映鬓堆云,云锁眸心月。月钓寒江一抹秋,秋损梧桐叶。叶乱几声更...

古诗《红豆》王维

古诗《红豆》王维 《全诗原文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 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词句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

关于红豆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红豆的诗句古诗词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之涣《登鹳雀楼》2. 红豆不堪看,满城春色宫墙柳。——李煜《红豆词》3. 荷叶生时春恨生,红豆思量家事思。——李清照《如梦令》4. 红豆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声声慢》5. 红豆生南国,绿树绕东篱。——王安石《登飞来峰》6...

王维《红豆》古诗原文及鉴赏

王维《红豆》古诗原文及鉴赏 【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出处】唐·王维《红豆》。【译注】红豆,又名相思子,产于亚热带, 古人以它象征爱情或相思。红豆 生长在我国的南方,春天来时, 它又萌发了几枝? 用以对所爱的人或亲人朋友表达 眷念或相思的感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你们那里没...

关于红豆的古诗

关于红豆的古诗 1.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唐·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3.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4. 《...

古诗《红豆》王维带拼音

古诗《红豆》王维带拼音相思 [作者] 王维 [全文]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内容来源于:...

红豆的诗句古诗

带有红豆的诗句如下:古诗红豆的诗句有:1、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唐代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原文: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译文: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

红豆古诗全文合集

关于红豆的诗句古诗词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之涣《登鹳雀楼》 2. 红豆不堪看,满城春色宫墙柳。——李煜《红豆词》 3. 荷叶生时春恨生,红豆思量家事思。——李清照《如梦令》 4. 红豆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声 声慢》 5. 红豆生南国,绿树绕东篱。——王安石《登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