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题菊日记:秋日访菊有感

古诗题菊日记:秋日访菊有感

十月二十日 晴

清晨醒来,推窗见院中菊花已悄然绽放,金黄与纯白交织,在秋风中微微颤动。忽然想起古人以菊明志的诗篇,遂决定今日专程赴郊外菊圃,重温那份千年不变的雅致。

寻访古意

午后乘公交至西山脚下,沿着石板小径徐徐而行。道旁野菊丛生,星星点点如撒落的碎金,空气中弥漫着清苦的香气。这景象令人瞬间领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更理解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慨叹。菊花从不与百花争艳,却偏偏选择在万物萧瑟时绽放,这种孤傲与坚韧,恰似古今文人心中那份不肯屈从的风骨。

菊韵沉思

在菊圃遇到一位修剪花枝的老园丁,他指着几株绿色菊花笑道:"这是'春水绿波',那是'墨荷',古人给菊取的名字比人还风雅。"他随手摘下一片花瓣让我品尝,微苦中带着甘甜。"菊能入茶、入药、入诗,是花中最有用处的。"老人这番话让我怔忡良久。是啊,菊花不仅可观可赏,更能入馔疗疾,这种实用与风雅的结合,或许正是它备受推崇的原因。

坐在菊圃旁的凉亭里,翻开随身携带的《全唐诗》,重读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忽然明白菊在古人笔下从来不只是花——它是士大夫的隐逸情怀,是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甚至是起义领袖的雄心象征。同一朵花,却被赋予千般意象,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最迷人的地方:万物皆可入诗,一花一世界。

夕阳西下时,买回一盆名为"玉壶冰"的白菊。卖花的姑娘细心嘱咐养护方法,说此菊最耐寒霜。归途上抱着花盆,想起《红楼梦》中黛玉咏菊的诗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承载的文化重量,竟让这秋日的小花显得如此厚重。今日访菊,不惟赏花,更是与千年文心的一次对话。但愿这份秋日雅趣,能长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