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配画竖版:一场穿越千年的水墨日记

晨起偶得

推开雕花木窗的刹那,檐角铜铃正将昨夜积攒的露珠摇落。案头那册《古诗配画竖版集》被风掀至王维《山居秋暝》页,泛黄宣纸上,竖排诗句与远山淡墨渐渐洇开在晨光里。

水墨的呼吸

午后在书房临摹古诗配画竖版时,狼毫突然在"明月松间照"的"照"字上顿住。墨色顺着竖版排版的方向流淌,像一缕穿越千年的月光。想起去年在苏州博物馆见到的文徵明手卷,同样是竖版布局,诗句与青绿山水在绢本上呼吸,此刻我的日记本竟也成了微缩的画卷。

茶盏里的诗画

傍晚用那只天青釉盏泡龙井,茶叶舒展的姿态让我想起古诗配画竖版中常见的兰草。竖排题跋般的茶烟里,浮现出下午邻居送来的新鲜枇杷——这不正是宋人册页里"黄金丸"的写生?突然领悟到古人为何执着于竖版:自上而下流淌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万物生长的韵律。

灯下拾遗

就寝前整理今日所见:阳台茉莉开了七朵,恰似《古诗配画竖版精选》里七言绝句的平仄;晾衣绳上衬衫的褶皱,暗合竖版书法中"飞白"的笔意。原来生活本就是幅动态的竖轴,我们都在用脚步题写自己的款识。

(日记终)墨香犹在,这册古诗配画竖版成了最特别的日记本,每一页空白处都等着被时光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