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别的意思:长亭折柳寄余情
一、晨起闻笛
清晨微雨,檐角滴答作响。推窗见庭前柳枝新绿,忽闻远处隐约笛声,呜咽如诉,恍若唐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之境。蓦然想起今日恰是挚友远赴岭南之期,心中顿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怅惘。
二、长亭饯别
城南长亭畔,众人执盏默立。友人青衣布履,负笈而立,恰似古画中的游子。亭外烟雨迷蒙,柳丝垂地,不禁吟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忽有少女折柳相赠,那柳枝青翠欲滴,露珠莹然,恰应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古意。友人接过柳枝时指尖微颤,亭中顿时响起《阳关三叠》的吟唱,每叠声调渐高,离愁亦层层叠叠漫上心头。
三、古道车尘
青骢马嘶鸣着踏上石板古道,车辙在湿泥中刻下深痕。我们追随车驾行至渡口,恍若重现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场景。舟子撑篙时,橹声欸乃,惊起白鹭掠过江面。友人立于船头拱手,身影渐渐融入苍茫烟波,唯见天边孤帆远影,真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暮归沉思
日暮归家,见案头《河岳英灵集》翻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处。墨迹未干的宣纸上躺着晨间所折柳枝,忽然领悟古人折柳相送之深意——柳者留也,柔条千尺,终究系不住远行足迹;青叶万枚,无非寄托寸心相思。这柳枝将枯荣于书案,而友人踪迹已过楚山,始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竟是这般蚀骨滋味。
五、夜灯寄怀
今夜烛火特别摇曳,在粉墙上投下彷徨影姿。取古砚研墨,想给友人写封长信,却反复只写得“见字如面”四字。窗外夜雨又至,淅沥声中间杂更鼓,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在秋雨时节送别——这雨声原是天地为离人奏的箜篌。且学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将满腹离思化作祝福,愿岭南瘴疠之地,亦能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的清景以待君子。
site:wenku.baidu.com 古诗送别的意思:长亭折柳寄余情 - 百度教育汉语
渲染或写照、象 征离愁别恨的使命。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道 柳 长亭 夕阳 离愁别恨 山 笛声 芳草 酒 意境:概括秋季别离景象特点:苍茫、深远、苍凉、凄清、暗淡、冷寂、空寂寥落。...
古诗歌之送别诗赏析
柳树在古代有“留”的谐音之意,折柳送别是一种常见的习俗,所以这里新绿的柳色一方面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另一方面也象征着送别者希望被送者能留下来的不舍之情。 -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是劝说、劝勉的意思,“君”指的是即将远行的友人,“更尽”就是再喝完的意思。在送别之际,劝说友人再喝一杯酒,酒...
繁花电视剧送别诗句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以蝉喻品行...
古诗:送别怀人诗171114只是分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诗了古代经典离别诗所用的种种意象,“柳”、“长亭”、“芳草”、“夕阳”、“浊酒”等等意象概括了离别诗的“离愁别绪”。 一、折柳赠别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王维诗歌的意象研究
译文: 唱完送别之歌你就解开行舟远去,江的两岸是青山红 叶,江水急急向东流。 到了傍晚,酒醒之后人已远去,只有满天风雨送我离开 那西楼。 长亭送别原文和翻译 长亭送别原文和翻译 长亭送别原文和翻译 长亭送别原文和翻译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学习长亭送别要了解剧 情,把握莺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以下就是小编整理...
折柳送别的诗句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 秋等。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 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 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 诗人送别的古诗 诗人关于送别的古诗 送别的一:别州民 作者: 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
谢亭送别古诗翻译合集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路上送别之所。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