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词九首伴我度秋日

古诗词九首伴我度秋日

霜降时节的文字邂逅

清晨推窗,见枝头霜色初凝,忽忆杜工部《秋兴八首》中"玉露凋伤枫树林"之句。书案前摊开的《古诗词九首》在晨光中泛着微黄,这是今秋最令我沉醉的读物。自寒露至今,九个黄昏与九首诗词相互交融,竟在心底酿出别样的醇厚。

第一日的陶渊明

初读《饮酒·其五》时,南山的秋菊尚未绽透。陶公"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与我阳台上精心栽培的杭白菊形成奇妙映照。那些在都市丛林中倔强生长的花朵,何尝不是"心远地自偏"的现代注脚?

诗境与现实的交响

最奇妙的是第七日黄昏,当读到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恰有月光穿过高楼间隙洒在琉璃碗中,碗中清水顿显粼粼波光。这瞬间的时空交错,让人恍若置身千年前的辋川别业。

诗词的现代启示

九首诗词如同九面棱镜,折射出不同的生命光谱。李白《将进酒》的豪迈教会我珍惜当下,李商隐《锦瑟》的朦胧让我明白有些美好不必穷究。每个夜晚合上书页时,那些平仄韵律仍在脑海中翩跹,化作抵御世俗喧嚣的精神屏障。

今日霜降,终于读完第九首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的词句与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共同勾勒出深秋的轮廓。但不同于后主的哀婉,我在诗词九首中汲取的是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那些永恒的文字如同不凋的秋菊,永远在人类的精神家园灼灼绽放。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 原文:九月重阳登高楼 思君山东寄此愁 山风吹菊香已透 江水遥遥梦在游 鲁地灯火常相照 弟行未至心更紧 月寒逐我归舟影 雁落焦桥此相迎 一、衍生注释:题旨与地理意象:以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为线索,将“山东兄弟”写成内心最牵挂的对象。鲁地是山东的简称,点出地域情境,增强距离感。...

有哪些关于中秋的诗歌

一、中秋诗歌的起源:从秋分到月圆的诗意萌芽 中秋作为固定节日成型于唐代,但关于秋日望月的诗兴早在先秦便已萌发。《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虽未直接写月,却勾勒出古人“秋报”的朴素仪式——收获后祭月祈福的习俗,为后世中秋诗奠定了“感恩”与“团圆”的情感基调。汉代《古诗十九首》...

曹雪芹秋窗风雨夕原文

一、古诗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霢霂复飕飗,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