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西林壁

游西林壁日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悟

清晨,我踏着露水来到庐山脚下,抬头望见巍峨的西林壁,不禁想起苏轼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绝唱。这座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石壁,在朝阳中泛着淡淡的金光。

初识西林壁

沿着青石板路向上攀登,湿润的山风夹杂着草木清香。转过一个山坳,西林壁突然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它像一堵巨大的屏风,又像展开的画卷。我不由停下脚步,学着古人的样子"横看",连绵的山脊果然如游龙般蜿蜒。

视角的变换

走到半山腰的观景台时,我特意绕到侧面观察。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方才绵延的"岭"突然化作陡峭的"峰",嶙峋的岩石在阳光下投下深邃的阴影。这让我真切体会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坐在古松下的石凳上,我翻开随身带的《东坡全集》。八百多年前,诗人是否也在此处驻足?同样的山色,不同的人生境遇,却能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

生活的启示

下山的路上,我不断回味这个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困扰,就像西林壁的"岭"与"峰",不过是观察角度不同罢了。工作上的挫折换个角度看可能是转机,人际矛盾站在对方立场想就会豁然开朗。

傍晚回到民宿,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今日在西林壁领悟:世间万物本无定相,全在于观者之心。愿永远保持多角度思考的智慧。"窗外的山影渐渐融入暮色,而我的心中却亮起一盏明灯。

《题西林壁》古诗

题西林壁原诗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3)各不同:不相同。(4)识:认识;清...

西林壁苏轼的古诗

西林壁苏轼的古诗 西林壁苏轼的古诗 古诗《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一、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古诗意思合集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 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古诗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 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 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

古诗题西林壁原文及译文及注释合集

《题西林壁》古诗原文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题解 这是一首以写景阐明哲理的诗篇。神宗元丰七年(公元 1084 年),苏轼由黄 州团练副使量移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四月离开黄州贬所,前往筠州(今江 西高安)看望弟弟子由,并曾畅游庐山,...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及赏析

题西林壁古诗诗意及赏析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3)各...

题西林壁的古诗

题西林壁 ——李白 西林壁,翠黛秀,连绵万里绿。天地正静,华屋传千古,碧霞飘一之句,急殊之辞。北邙积雪观,晓闻雄雏用策论,策论 九曲何由来,江山有气象,亭台相映,飞楼迭起,似十万仙子群跃,东海讴歌人间。寒林无人赏,萧萧风味与诗兴,独坐西林壁,高唱洛阳歌,天地一归并,昔日游戏头,今日题壁心...

古诗题西林壁原文及译文合集

题西林壁古诗篇 1:题西林壁古诗诗意及赏析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 ...

题西林壁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