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桑茶坑道中行记

古诗桑茶坑道中行记

芒种后三日于徽州山野

晨光初破晓时,我踩着露水浸湿的石板路走进桑茶坑道。此地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而留名千古,今日亲临,方知诗中“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并非虚言。蜿蜒山道两侧,桑树与茶丛交错生长,墨绿的新叶在风中翻涌成浪,恍若七百年前的诗意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山径寻古

沿着青苔斑驳的台阶徐行,恍惚可见当年诗人杖藜而行的身影。道旁野菊丛生,金黄花瓣沾着未晞的晨露,与诗中“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的闲适景致遥相呼应。偶有采茶人背着竹篓擦肩而过,鬓角银丝与嫩绿茶尖形成奇妙的对照,仿佛时光在此处凝滞成永恒的画卷。

“沙岸波纹动,烟村树木齐”——立于半山亭眺望,只见梯田层叠如碧玉台阶,白墙黛瓦的村落点缀其间。三个老妪坐在古樟树下拣选茶青,吴侬软语伴着茶香袅袅飘散,竟与诗境完美契合。

茶寮偶得

正午歇脚于道中茶寮,粗陶碗中浮沉的黄山毛峰带着山野清气。守寮的老者用枯柴般的手指展开泛黄的诗卷,朗声诵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声调苍凉如古道回风。他说祖上世代居此,见过抗战时避祸的文人,也遇过寻诗而来的旅人,这条石径承载的不仅是足迹,更是千年的文脉传承。

暮色渐浓时下山,回首望见落日给桑茶坑道镀上金边。忽然懂得诗人当年在此驻足的不只是山水之美,更是对人间烟火的了然与眷恋。手机震动传来都市喧嚣,而我已将山间的清风与诗韵装入行囊,正如杨万里所言:“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人生道途亦当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