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重读《古诗易水送别》的感怀
一、晨起读诗
清晨推开窗,秋风裹着落叶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桌上那本泛黄的《古诗选》被风翻到了《易水送别》那一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短短两句,却让我怔忡良久。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讲解这首诗时,曾用力敲着黑板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悲壮的送别!荆轲刺秦前的易水诀别,藏着多少视死如归的勇气。"当时只觉得诗句铿锵,如今重读,字里行间竟渗出凛冽的寒意。
二、历史场景的追想
午后特地查阅了《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笔下那个"白衣冠"的送别场面逐渐清晰:燕太子丹带着满朝文武在易水边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而泣。这让我想起去年大学毕业时,室友们在火车站台抱头痛哭的场景。
古今送别的共鸣
现代人虽不用"提剑出燕京",但人生处处是易水之别。表姐远嫁德国时的机场告别,同事离职前的散伙饭,甚至小区里搬走的邻居留下的盆栽——都在演绎着不同版本的"此地别燕丹"。
三、黄昏的沉思
傍晚散步至护城河边,夕阳把河水染成橘红色。忽然明白《易水送别》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用十五个字浓缩了人类永恒的情感困境:明知前路凶险仍要前行的决绝,面对分离时强忍的悲怆。
手机突然震动,收到留学好友的消息:"刚做完实验,想起去年你送我时说的'莫愁前路无知己'。"我不禁莞尔,这大概就是文学的力量——两千年前的易水畔,早已写尽人间聚散。
四、夜灯下的感悟
临睡前又读了几遍这首诗。突然发现"不复还"三个字最是诛心:它不仅预言了荆轲的命运,更道破了所有离别最深的恐惧。但转念一想,或许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才让平凡如我们,在各自的人生易水边,也能唱响属于自己的那曲离歌。
(全文共计628字)
)易水送别古诗译文合集
古诗易水送别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 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 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古诗易水送别
古诗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
易水送别的译文诗意合集
古诗文系列: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易水送别...
易水送别古诗译文
易水送别古诗译文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诗文解释】译文1: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译文2: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昔时...
易水送别古诗
易水送别古诗 易水送别其一 原文:风萧易水寒,壮士赴秦关。白衣袂飘处,心剑破苍颜。一、衍生注释:“风萧易水寒”描绘出易水畔寒风萧瑟、河水冰冷的景象。“壮士赴秦关”指壮士前往秦国。“白衣袂飘处”白衣飘飘的地方,这里白衣代表荆轲的穿着。“心剑破苍颜”表示心中带着剑去直面秦国威严。二、赏析:开篇以...
《易水送别》古诗
《易水送别》古诗 一、原文:《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二、衍生注释: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了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这里的“壮士”指的是荆轲。2.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过去的人已经逝去,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易水送别古诗意思 原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喷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翻译: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
易水送别古诗合集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 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 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 易水、中易水、北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