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明月几时有——秋夜思怀日记
壬寅年八月十五 晴
今夜推开窗时,一轮明月正悬于墨色天幕,清辉如练,霎时照亮了书案上摊开的《东坡乐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字句跃入眼帘,恍然惊觉已是中秋。千年前的苏东坡举杯对月发问时,可曾想到这句词会穿越时空,叩响今人的心扉?
我索性熄了灯,任月光淌满房间。银白色的光芒在墙角的桂花枝头流淌,仿佛苏子那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注脚。忽然想起白日里母亲来电,说故乡的桂花今年开得极盛,风一吹就落成金黄的雨。她细心晾晒了桂花,要等我过年回去做汤圆。此刻鼻尖竟似嗅到那缕甜香,混合着月光清冷的气息,酿成一种难以言喻的乡愁。
月照千年皆同辉
翻阅古籍时总惊异于月亮恒久的象征意义。李白「举头望明月」时看见的是思乡,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时悟到的是永恒,而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则糅合了旷达与忧伤。这轮明月照过魏晋的竹林、盛唐的宫阙、北宋的赤壁,如今又照在我这方小小的阳台。人类的情感在科技迭代中翻天覆地,唯独对明月的凝视亘古未变。
楼下孩童提着灯笼跑过,欢笑声撞碎在夜风里。他们此刻追逐的光亮是电光与烛火,而我窗前的月光却是太阳的馈赠——穿越了一亿五千万公里的星河,最后温柔地落在我写字的指尖。这种奇妙的联结让我想起东坡另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来我们共享的不止是月光,更是被月光照亮的情感共同体。
今月曾经照古人
手机突然亮起,友人发来异地赏月的照片。圆月悬在苍山雪顶之上,与她故乡吴地的平湖秋月竟是两种风致,却同样承袭着千年的诗意。我们隔着屏幕谈论各地中秋习俗时,她忽然说:「记得东坡被贬海南时,看到的月亮应该和我们现在一样吧?」这句话让时空骤然折叠。是啊,无论科技如何更迭,明月始终是那个最古老的元宇宙,让散落四海的人们能在同一片清辉下完成精神的相聚。
夜渐深时,云翳偶尔掠过月轮,像给明珠蒙上轻纱。这倒应了东坡「月有阴晴圆缺」之叹。然而云过之后,月光反而愈加澄明。人生况味大抵如此,有缺憾才有对圆满的向往,有别离才懂相聚的珍贵。合上诗集时,桂影恰巧移过「此事古难全」五个字,在纸页上投下斑驳的暗痕。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或许千年后的人们仰望明月时,仍会吟诵着「明月几时有」,仍会在银辉潋滟的夜晚,生出与我们相似的悲欢。这轮明月终究成了文明的容器,盛放着人类永恒的情感——对美好的追寻,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无限时空的温柔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