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文大会日记: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邂逅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校园的古诗文大会如约而至,我怀着雀跃的心情踏入会场。主席台上悬挂的"传承经典·诗韵流芳"横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墨香。

一、开幕:钟鼓馔玉不足贵

伴随着编钟演奏的《阳关三叠》,校长身着汉服吟诵《将进酒》。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之声响彻礼堂时,全场同学不约而同击节相和。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突然理解什么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二、飞花令:百般红紫斗芳菲

最激烈的当属八年级的飞花令对决。当抽到"春"字令时,选手们妙语连珠:"春江潮水连海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等闲识得东风面"...我悄悄在笔记本记下这些诗句,突然发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与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竟形成绝妙呼应。

诗词小札

在评委讲解《春夜喜雨》时,我注意到"随风潜入夜"的"潜"字用得极妙。这让我想起昨日预习时发现的规律:杜甫总能用单字营造意境,"星垂平野阔"的"垂"字亦是如此。

三、终章: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水调歌头》的合唱声渐渐消散,夕阳为每个人镀上金边。我摩挲着获得的《唐诗三百首》奖品,突然明白这场古诗文大会不只是比赛,更是让我们触摸到中华文化的脉搏。回家的路上,梧桐叶沙沙作响,竟与记忆中"梧桐更兼细雨"的韵律重叠。

今夜准备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抄在日记扉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或许千年后的某个少年,也会在古诗文大会上与我隔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