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故事李白之梦回长安
一樽清酒邀明月,半卷诗书忆谪仙
昨夜秋风入梦,恍惚间见一人白衣胜雪,仗剑而行,于云蒸霞蔚处朗声长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惊觉起身,案头《李太白全集》正翻至《将进酒》篇,墨香犹存。遂提笔记录此奇遇,以古诗故事李白为镜,照见千年文心之璀璨光华。
二、诗酒长歌见真性
太白之诗如金樽清酒,愈品愈见其醇。读《蜀道难》时,似见剑阁峥嵘而崔嵬,听猿猱愁攀援之哀鸣;诵《梦游天姥吟留别》际,恍与谪仙同登青云梯,观海日升于云涛,闻天鸡啼破晨曦。其诗纵横驰骋,穷尽想象之能事,恰如杜甫所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每至月夜独酌,总忆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方知诗仙之孤独非俗世寂寞,而是与天地万物共饮的浩瀚苍茫。
三、剑气纵横照乾坤
世人多知太白诗才,鲜知其剑术亦达臻境。魏颢《李翰林集序》载其“少任侠,手刃数人”,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称其“剑术自通达”。观《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之句,凛凛剑气破纸而出。然其剑非为杀戮,乃斩断尘世羁绊之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声长啸穿越千年,仍如龙吟震彻云霄,令苟且者汗颜,使傲骨者昂首。
四、天上谪仙人间客
细读古诗故事李白传奇,最动人处在其矛盾统一。既求仙问道“五岳寻仙不辞远”,又热衷功名“仰天大笑出门去”;既纵情声色“葡萄酒,金叵罗”,又超然物外“惟有饮者留其名”。这种张力成就了其诗作的磅礴气象,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涌着生命最本真的渴望。晚年投身永王麾下,非为政治抱负,实因“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天真理想,终成人生败笔,却更见其赤子之心。
今人重读李白,不应止于名句摘抄。当透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看见其对自然伟力的敬畏;透过“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放达,体会其怀才不遇的悲愤。其诗如明月,照亮无数失意文人的漫漫长夜——苏轼“明月几时有”之问,辛弃疾“蓦然回首”之见,皆与太白隔空唱和,共织成中华文化最绚丽的星河。
晨光熹微中合卷长叹:诗仙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由,其灵魂如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纵然坠于采石江中,亦要逐月而去。今人困于方寸屏幕之间,尤需太白精神浇灌心灵荒漠。当以诗酒为舟,以剑气为桨,在庸常生活中劈出万丈豪情,方不负这“黄河落天走东海”的瑰丽生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