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悯农其二读后有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古诗悯农其二》读后有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烈日下的沉思

今日重读李绅的《古诗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画面猛然撞进心里。窗外是38℃的高温预警,空调房里的我捧着冰镇西瓜,突然想起上周去乡下外婆家,看见佝偻着腰在玉米地里除草的舅公,他那件褪色的蓝布衫,后背结着层层盐霜。

文字里的汗珠

诗人用十个字凝练出的农耕图景,此刻在我眼前活了过来。记得语文老师曾让我们模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创作现代诗,我写的是"外卖APP的动画图标,永远不会显示骑手摔破的膝盖"。现在想来,古诗里藏着永恒的叩问——那些支撑我们生存的劳动,究竟该如何被看见?

餐桌上的考古

晚饭时特意观察了米饭的形态,每颗米粒都像微型的金字塔。奶奶说当年闹饥荒时,他们连稻壳都要磨三遍。这让我想起《古诗悯农其二》里没说出的后半句——当我们在空调房里抱怨外卖迟到时,是否想过从插秧到收割要经历多少场暴雨?

超市里的悖论

下午去生鲜超市,看见打折的南瓜被挖掉腐烂部分仍在售卖。突然意识到,《古诗悯农其二》描写的农耕文明与现代食品工业之间,隔着无数个被浪费的"汗滴禾下土"。货架上光鲜的蔬菜不会诉说大棚里 migrant workers(农民工)的故事,就像诗人不会知道,千年后有人对着外卖软件计算满减时,早已遗忘"粒粒皆辛苦"的本意。

田野调查笔记

查阅资料发现,现代农业中每公斤大米仍需消耗约2500升水。这个数字与"汗滴禾下土"形成奇妙互文——李绅笔下的一滴汗,在今天可能化作地下水位下降的一厘米。那些在古诗里弯腰的剪影,如今是云南梯田里直播卖货的农户,是寿光蔬菜大棚中操作无人机的青年。

重新生长的诗意

晚上把剩饭做成了蛋炒饭。锅铲翻动时,忽然明白《古诗悯农其二》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劳动显影在文明的光晕里。当我认真吃掉最后一口时,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仪式——那些滴入泥土的汗珠,终将在某个孩子的餐盘里,结晶成不会融化的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悯农2哪一句意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悯农2哪一句意思相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悯农2意思相同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悯农二古诗合集

悯农古诗一首-古诗悯农读后有感 悯农古诗一首|古诗悯农读后有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开《古诗 80 首》,映入眼帘的又是这催人深思的古诗。 这首普普通通的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侯就会背了。今天,又看到 了它,心里又有了一点新的收获。 这首诗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幅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