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带离的黄昏独步日记
一、秋径寻迹
傍晚时分,我独自行走于城南的老松古径。夕阳斜照,将银杏叶片染成琥珀色的光羽,恰如王维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石阶缝隙里钻出几丛野菊,金蕊含霜,让我忽然想起孟浩然“还来就菊花”的邀约——只是故人早已散作天涯絮。
·古诗残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白居易诗句在心底浮现时,正有秋风卷起枯叶掠过青苔斑驳的石牌坊。这座明代留下的“思归坊”,曾见证多少折柳赠别的场景,而今连石雕的柳枝都被岁月磨去了轮廓。
二、暮色凝思
转过山腰的观云亭,忽见一对老夫妇携手立于阑干处。老翁用枯枝在沙地上写着什么,老妪笑着将飘散的白发拢回耳后。走近才看清沙地上写着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半联诗,未写完的“东风无力百花残”已被他们的鞋印模糊了形状。
他们告诉我六十年前曾在此处告别,老者要去边疆支边,临别时就在这亭柱上刻下两句诗。如今回来找寻,亭柱早已重修多次,唯有石阶下的溪水仍唱着当年的调子。“年轻时总觉得离别是浪漫的”老妪望着逐渐沉落的夕阳,“如今才知道,古诗里写的离别之痛,都是真的。”
三、灯火重逢
下山时华灯初上,老街的酒旗在晚风中摇曳。茶馆里传出苏州评弹的软语唱词,唱的竟是《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段落。穿蓝布衫的盲艺人手指在琴弦上滑动,满座茶客静默无声,唯有盖碗茶升起的白雾,氤氲成每个人心头不同的离别图卷。
·流光笺记
老板娘见我驻足门外,热情邀我品尝新焙的桂花茶。她说父亲原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爱教孩子们背诵离别诗。“父亲说古人把离别写得太美,让我们忘了分离本就是苦的。”她指着墙上镜框里的旧照片,那是三十年前她送弟弟去留学时在机场的合影,背面题着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归途拾韵
归家时月光已洒满青石板路。手机响起提示音,是远在冰岛旅行的友人发来的极光照片。碧绿光带如飞天飘舞的衣袂,照片底下附着一行小字:“刚才在极光下背《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忽然就懂了”。我站在桂花树下笑了很久,落花沾了满身。
忽然明白古诗从未带离我们什么,它们只是将千百年来的月光凝成琥珀。每当人间上演新的离别,那些诗句便会苏醒,成为穿越时空的拥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原来我们始终在共享同一片 emotional landscape。
深夜整理日记时,从《唐诗三百首》里飘出半片干枯的枫叶,那是十年前高中毕业时同桌夹在赠书里的。叶脉间褪色的墨迹写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窗外有夜航飞机掠过,尾灯在云层里划出银色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