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小学的春日日记:与诗词相遇的清晨

三月二十日 晴

清晨走进古诗小学的校门时,槐花的香气混着晨读声扑面而来。教学楼外墙爬满的紫藤正吐出嫩芽,让我想起王维那句"客舍青青柳色新"——这座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学校,总能把四季装点成流动的诗卷。

第一节:诗词里的节气课

张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下春分竖蛋的简笔画,转身吟诵起韦应物的《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后排同学突然举手:"老师,我们古诗小学后院的蚂蚁昨天在搬家!"全班哄笑间,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千年之前的诗句。

记得入学时校长说过:"我们古诗小学的孩子,要像杜甫观察石壕吏那样观察世界。"今天我特意绕到西墙角,发现去年语文组带着栽种的芍药,已经顶着露珠钻出泥土,嫩红茎秆上还沾着夜雨的痕迹。

午间:食堂里的飞花令

午餐时五年级的"诗词擂台"正进行到高潮。端着番茄炒饭经过时,听见穿蓝毛衣的女生脱口而出"等闲识得东风面",对面男生立刻接上"面南而望思悠悠"。食堂阿姨笑着给获胜者多舀了勺排骨,油花在汤面漾开的弧度,莫名像极了《诗经》里"河水清且涟漪"的意境。

放学的发现

值日时在图书角发现本泛黄的《千家诗》,扉页上有1998届毕业生留言:"古诗小学的梧桐叶,落下来都是平仄声。"突然理解为什么母亲总说,这里连操场跑道旁的蒲公英,都带着唐诗的韵律在飞。

回家路上经过小池塘,三两只早归的燕子掠过水面,惊起的波纹把云影揉碎成陆游笔下"伤心桥下春波绿"的模样。掏出笔记本时,发现不知何时夹了片银杏书签,背面是同桌抄的半阙《清平乐》——原来古诗小学的魔法,就是让平凡日子都长出诗的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