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娃撑小艇:池塘边的童年记忆
每当我读到白居易笔下“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诗句,记忆的闸门便轰然打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蝉鸣聒噪的夏日午后,回到了外婆家村口的那一方碧波荡漾的池塘。
一、初见小艇
那是我十岁那年的暑假,父母因工作繁忙,将我送到了乡下外婆家暂住。对于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长大的我而言,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与魔力。村口有一片巨大的池塘,那是整个村子的灵魂。池塘里不仅鱼虾丰美,更有一大片茂密的荷花淀。七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粉的、白的花朵亭亭玉立,宛如水中仙子。而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靠在岸边柳树下的一艘旧木船。它极其小巧,船身被桐油刷过,虽有些斑驳,却干净结实。外婆笑着说:“那是你舅舅小时候自己钉的,现在没人用啦,你可别去碰,危险。”
然而,那句“危险”就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我心里漾起了一圈又一圈名为“冒险”的涟漪。那艘小艇,在我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木头组合,它变成了《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变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探险筏,它静静地停泊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邀请我,去往那片神秘的荷花深处。
二、偷撑小艇
机会在一个午后降临。外婆和邻居们都在午睡,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有不知疲倦的知了在唱着单调的歌。我的心跳得厉害,蹑手蹑脚地溜到池塘边。木桨就藏在岸边的草丛里,比我预想的要沉得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艘名为“小艇”的小船推离了岸边。
初登小船,它剧烈地摇晃起来,吓得我赶紧蹲下,双手死死抓住船舷,冰凉的水珠溅到脸上,让我打了个激灵。但很快,一种奇妙的平衡感被我找到。我尝试着站起来,拿起那根比我还高的木桨,依葫芦画瓢地学着电视里船夫的样子,在水中胡乱划动。小艇并不听话,它在原地打了个转,惹得岸边饮水的白鹅“嘎嘎”叫了两声,似乎在嘲笑我的笨拙。汗水浸湿了我的衬衫,但我乐此不疲。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小艇歪歪扭扭地朝着荷塘深处前进了。
三、莲叶何田田
当我真正划入荷花丛中时,整个世界都变了。岸上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邃的宁静。阳光被层层叠叠的荷叶切割成细碎的金斑,洒在湖面上,随波荡漾。空气里弥漫着荷花清雅的香气和荷叶淡淡的植物清气,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我放下船桨,任由小艇轻轻漂荡。
我离那些荷花是那样近,近到可以看清花瓣上细腻的纹理和嫩黄花蕊上忙碌的蜜蜂。我伸出手,轻轻触摸一颗饱满的莲蓬,它像一个小巧的淋浴喷头。我忽然理解了诗中那个“偷采白莲”的小娃,置身于这样一个丰饶、美丽、静谧的私人王国里,那种想要带一点美好回去珍藏的冲动,是如此自然而纯粹。我最终没有采摘,只是静静地坐在船中,闭上了眼睛,用耳朵去听水流轻吻船体的声音,用鼻子去记住这个夏天的味道。那一刻,我不是一个从城市来的、百无聊赖的孩子,我就是一个纯粹的、与这片天地融为一体的“小娃”。
四、归途与感悟
夕阳开始给天空染上橘色时,我才意识到该回去了。回程的路似乎顺畅了许多,小艇也仿佛成了我的老朋友,变得听话起来。靠岸时,我仔细地将小船和船桨恢复原样,努力抹去所有痕迹,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甜蜜的秘密走上了回家的田埂。
晚饭时,外婆给我夹了一碟清炒的莲藕,雪白脆嫩。我吃着莲藕,心里那份秘密的喜悦几乎要满溢出来。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认真地写下:“今天,我成了古诗里的那个小娃。”
许多年过去了,我见过洞庭湖的浩渺,看过大海的壮阔,但没有任何一片水域能替代那个乡下池塘在我心中的位置。那次“偷撑小艇”的经历,与其说是一次顽皮的冒险,不如说是一场我与自然、与古典诗意最初的邂逅。它让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境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的生活里,藏在每一次勇敢的尝试和用心的感受之中。那艘小艇,载着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夏日嬉戏,更是一份对美的发现、对自由的向往,它从此沉淀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精神世界里一株永不凋谢的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