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听筝日记:一曲清音入梦来
晨起闻筝
清晨推窗时,忽闻远处传来断续筝音。那声音似有还无,像一缕轻烟从唐代诗人的袖间漏出,让我想起李端《听筝》里"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的句子。邻家姑娘正在阳台上调试二十一弦的古筝,阳光穿过她指尖扬起的尘埃,恍若为这现代都市按下了暂停键。
即兴作
钢骨丛林藏雅韵,
谁家素手拂商音?
忽忆少陵听筝句,
千年犹带蜀桐心。
筝史漫谈
午后特意查阅资料,方知古筝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于秦地。司马迁《史记》记载"击瓮叩缶,弹筝搏髀"的典故,竟与今日听到的《高山流水》有着两千年的血脉相连。书架上的《全唐诗》自动翻到卷二百八十五,李端那首《听筝》在纸页间微微发烫:"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原来古人早已道尽琴者心事。
夜筝遐思
入夜后小区突然停电,却听见那筝声再度响起。黑暗中不需要电子设备的干扰,纯粹的泛音像月光般流淌。想起苏轼《江城子》里"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境,此刻才真正懂得何为"大音希声"。摸黑记录这些文字时,指尖仿佛触到盛唐的桐木纹路,原来古诗听筝不仅是听觉体验,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共振。
【后记】今日三闻筝声,方悟传统文化就像埋在混凝土里的种子。当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偶然停驻,那些"古诗听筝"的瞬间,便是千年文脉发芽的时刻。或许明天该去拜访那位弹筝的邻居,问问她是否知道,自己的手指正连接着无数唐诗的韵脚。
听筝古诗赏析合集
《听筝 / 鸣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 / 鸣筝》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听筝 / 鸣筝》注释 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
古诗听筝李端拼音版
古诗听筝李端拼音版 tīng zhēng 听筝 lǐ duān 李端 míng zhēng jīn sù zhù 鸣筝金粟柱,sù shǒu yù fáng qián 素手玉房前。yù dé zhōu láng gù 欲得周郎顾,shí shí wù fú xián 时时误拂弦。古诗听筝注释及翻译 注释 ⑴听筝:弹奏筝曲。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
听筝古诗拼音版
听筝古诗拼音版 听筝古诗拼音版如下:《听筝》唐·李端 míng zhēng jīn sù zhù,sù shǒu yù fáng qián。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yù de zhōu láng gù,shí shí wù fú xián。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听筝古诗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
听筝的古诗词
听筝的古诗词1 听筝 [唐]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作品赏析 【注释】: 【注释】: 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
古诗文《听筝》赏析
古诗文《听筝》赏析 唐朝: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
《听筝》古诗词鉴赏
《听筝》古诗词鉴赏 【原文】: 《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
听筝李端古诗的意思
听筝李端古诗的意思 听筝/ 鸣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
古诗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翻译赏析
古诗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翻译赏析 《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其古诗词 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前言】 《听筝》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