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及解析

《静夜思》解析:月光下的乡愁日记

一、古诗原文与白话译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白话译文:

银白的月光洒在床前,恍惚间以为是秋霜凝结。抬头凝望那轮明月,不觉低头陷入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二、诗歌深度解析

1. 意象的巧妙运用

诗中"明月光"与"地上霜"的视觉混淆,生动展现了游子恍惚的精神状态。这种错觉描写比直接抒情更具艺术感染力,霜的冰冷质感更暗喻了独在异乡的孤寂。

2. 动作中的情感脉络

"举头-低头"的肢体语言构成完整的情感闭环。仰望时的宇宙意识与俯首时的乡土情怀形成强烈对比,20个字的微型叙事中完成了从自然景象到人文情感的升华。

三、我的思乡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夜加班到凌晨,走出办公楼时突然被月光击中。那道清辉让我想起老家天井里同样的月光,童年时祖母总在月下给我讲嫦娥的故事。此刻才真正懂得李白为何要把月光误认作霜——那是一种渗入骨髓的凉意。

写字楼玻璃幕墙映出的月光,终究不如故乡瓦檐上流淌的月华温柔。突然想起冰箱里还有母亲寄来的桂花酱,冲调时蒸腾的香气里,仿佛看见老家院角那株百年金桂正在月色中摇曳...

四、古诗的现代启示

李白的伟大在于将人类永恒的情感凝练成具象画面。当我们在地铁刷手机时,是否也该偶尔"举头望明月"?当我们在外卖软件选择餐厅时,是否记得"低头思故乡"的灶台饭香?这首1200年前的小诗,至今仍在叩击每个异乡人的心门。

写作技巧借鉴:

  • 用具体物象承载抽象情感(月光→乡愁)
  • 通过动作描写推进情绪(举头/低头)
  • 创造感官通感(视觉的霜→触觉的凉)

优美古诗词及赏析

优美古诗词及赏析 优美古诗词及赏析 安安给大家谈谈中国最美古诗词及赏析,以及《中国最美古诗词》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采桑子》王国维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菜根谭》选 洪应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

古诗及解析

古诗及解析 1.画眉鸟宋代作者: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啼叫②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④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⑤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⑥始...

古诗大全及诗意及解析合集

古诗词及解析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 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 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

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大全

中国经典古诗词解析1 1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

古诗摘抄大全及赏析合集

古诗词赏析古诗词及赏析大全 古诗词赏析 20XX 年 01 月 28 日诗歌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

名诗名篇及赏析合集

古诗经典名句及赏析 篇 1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古诗大全及解析合集

五言八句古诗(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