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十九首中的秋思日记

《古诗十九首》中的秋思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转多云

今日重读《古诗十九首》,忽觉窗外秋风飒飒,落叶萧萧,竟与诗中“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之句暗合。汉朝无名氏诗人早已道尽秋日苍茫,此刻站在阳台凝视暮色,恍若穿越两千年的时空与古人共赏同一轮秋月。

一、庭前梧叶已秋声

晨起扫落叶时,忽然想起《明月皎夜光》中“促织鸣东壁”之景。如今城市虽无蟋蟀鸣壁,但空调外机的嗡鸣与诗中“秋蝉鸣树间”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汉朝诗人观察到的自然节律,在现代社会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午后特地去公园漫步,见银杏叶如金雨纷飞,恰似《冉冉孤生竹》里“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的意境。

二、古今秋思对话录

坐在长椅上抄录《涉江采芙蓉》,忽有白发老者驻足笑问:“在读古诗十九首?”原来他是大学退休教授,我们便就“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展开讨论。他说汉乐府最动人处在于普世情感,就像此刻飘落的梧桐叶,既落在2023年的水泥地,也曾在汉朝庭阶前覆盖过游子的布履。这番话语让我想起《东城高且长》中“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的描写,时空在秋日总是容易重叠。

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象

傍晚买菜时见超市南瓜堆叠如金丘,忽然解通了《驱车上东门》里“白杨何萧萧”的意象——古人见白杨知死生大事,今人见南瓜则思暖胃汤羹,都是对温暖的向往。手机响起母亲嘱咐添衣的语音,与《行行重行行》中“思君令人老”的牵挂何其相似。汉朝诗人用竹简刻写的愁绪,如今透过智能手机的蓝光依然灼烫人心。

夜色渐浓时翻到《凛凛岁云暮》,其中“凉风率已厉”五字竟让窗外秋风平添三分诗意。突然明白这些无名诗人早已将情感密码编入汉字,每当秋风起时,自会在华夏子孙心中激活集体记忆。今日最妙收获是发现阳台上枯萎的牵牛花,恰似《青青陵上柏》中“忽如远行客”的具象呈现,遂折枯枝夹入诗集中作为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