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读《劝学》有感
清晨五时,窗棂透进第一缕天光时,我翻开泛黄的《荀子·劝学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八字如钟磬般撞进心里。古人将"克己"二字刻进骨血的方式,竟是通过这般日日与经典对话完成的。
案头笔墨的修行
研磨松烟墨时,忽然想起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笔锋在宣纸上行走的沙沙声里,仿佛能听见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克制的呜咽。那些力透纸背的顿挫,何尝不是将悲愤熔铸成艺术的自律?我的钢笔字帖上,"克己复礼"四字反复描摹了二十遍,墨迹层层叠叠如年轮。
午后与陶渊明的对话
烈日当空时读《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句子让我搁下冰镇柠檬茶。陶公辞官种菊的决绝,本质上是对欲望的极致克制。我在阳台给薄荷浇水时突然明白:真正的自由,从来都在自律的边界内生长。
暮色中的习作
试着用平水韵写七律:
"砚田耕罢月盈窗,墨未成冰笔已降。
欲效坡公寒食帖,先师鲁直戒轻腔。
千年格律如镣铐,万丈才情始受杠。
莫道裁诗多束缚,金针度处见长江。"
夜省
临睡前记录今日得失:晨读达标但午休超时,习字三页却未完成译文。想起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比喻——古诗文就像那面映照灵魂的镜子,照见我克己功夫里深浅不一的刻痕。台灯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诗句在日记本上投下淡影,提醒我明日需将书中道理化作具体修行。
(全篇共计5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