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伴我度黄昏——秋日闲吟日记

古诗伴我度黄昏——秋日闲吟日记

霜叶红时读诗卷

十月的黄昏总来得匆忙,窗外的梧桐叶刚染上金边,暮色便浸透了半边天空。我照例取出那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指尖摩挲着"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句子,忽觉案头陶盏里的菊花茶,竟与王维笔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境重叠起来。

古诗里的光影游戏

西晒将书页映成琥珀色,杜甫的"露从今夜白"在光晕里微微颤动。想起晨起时看见楼下桂树落蕊,细碎的金粒铺了满地,此刻倒应了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的景致。突然发现古人总能用二十八字,将我们说不清的悸动画进永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这句诗突然从记忆里浮出。昨夜确实看见几只迟归的萤火虫,在小区人工湖边明明灭灭,像谁失手打翻的星屑。

墨香与桂花香的对话

抄写白居易《暮江吟》时,晚风送来邻居家的蒸糕香。半熟的糯米气息混着砚台松烟墨的味道,竟让我想起"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商女。现代小区的烟火气与千年诗句在此刻水乳交融,或许这就是叶嘉莹先生说的"生生不已的感发力量"。

平仄中的生活禅

整理书柜时,从《李商隐诗集》里滑出张旧照片——去年深秋在岳麓山拍的枫林。照片背面还抄着半阙自填的词:"欲拟义山无题句,奈何红叶已题诗"。不禁莞尔,我们总在模仿古人,却不知生活早替我们写好了注脚。

暮色渐浓时,微信群跳出朋友分享的苏轼《西江月》。盯着"中秋谁与共孤光"几个字,我拍下正在临帖的钢笔与半块月饼,配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三分钟后,收到表妹从多伦多发来的枫叶照——原来地球另一端,也有人正用古诗丈量时光。

合上书页时,月光已爬上"海上生明月"那页。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说"不薄今人爱古人",在电子日历与原子钟的夹缝里,我们依然需要那些平仄错落的诗句,来安放那些无法归类的心事。就像此刻,秋风正把楼下的银杏叶排成一首无声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