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从行军日记

古诗从行军日记

甲辰年七月初三 朔风卷沙

今日启程,随军北征。晨光熹微时,号角声裂空而至,如李白《塞下曲》所吟“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帐外黄沙漫天,铁甲凝霜,竟与王昌龄笔下“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之景恍如重合。马嘶混着风啸,长矛戈戟相撞之声铮然,竟似岑参诗中“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的活现。

夜宿札记

暮色四合时扎营山隘。篝火跃动间,见同袍面颊皴裂犹自擦拭弓弩,忽念及李颀“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之句。守夜士兵的剪影投向岩壁,宛若古诗从行军图卷里的墨痕——他们沉默地啃着干粮,眼底映着星火与故土的距离。今夜我值亥时哨岗,寒月如钩,竟与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之境暗合,惟闻刁斗声断续敲碎荒原的寂静。

七月初十 烽火照夜

连日急行军,靴履尽裂。午后过峡谷时遇敌袭,箭矢挟尖啸破空而下,瞬间领会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何等苍凉。校尉大喝结阵,盾牌相撞如雷震,恍若《诗经·小雅》中“戎车既驾,四牡业业”的古战场重现。血雾弥漫中,看见掌旗少年额角渗血仍死死擎着军旗,那抹残破的赤色在烟尘中翻卷,竟比任何古诗从行军的咏叹都更灼目。

残甲遗思

深夜验伤时从革囊摸出半卷《乐府诗集》,血渍晕开了《从军行》的字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白日战死的马匹还倒在砾石间,颈鬃随风颤动如还呼吸着。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沙场与寒月同写——冷辉照铁衣时,痛楚与乡愁都会被镀上清寂的釉色,让最狰狞的伤口也暂时凝固成诗。今录此页时墨汁冻涩,笔锋拖出沙沙声响,竟似戍卒压低的絮语。

七月十五 孤城羌笛

抵达边城时正值中元节。戍楼火把照耀下,守将的面具铿然脱落,露出遍灼疤痕的额角。他分发面饼时忽吟:“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全场肃然——那是李颀《古从军行》的句子。今夜无人祭祖,唯有兵士面东而立,以水代酒洒入沙土。有人吹起羌笛,呜咽声裹着《折杨柳》的调子渗进砖缝,真真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忽有流星划破天幕,坠向西北敌营方向。满城惊呼中,校尉突然大笑:“看!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众人遂齐声应和,声浪震落垛口霜花。此刻忽然明白,古诗从行军从来不是纸间墨迹,而是千年未绝的血脉震颤——每当铁甲相击,定有某句诗词在金石声中复活,如同今夜共写的这首活着的《从军行》。

作文学习新计划600初三

篇1 作文学习新计划600初三 时间如溪流般无声淌过,暑假的尾声已隐没在晨雾里。推开教室门的那一刻,肩头骤然沉重起来——初三的台阶已横亘眼前。中考像一道未启的闸门,水流汹涌,我却不能退缩。我的计划铺展为三段旅程。初始阶段,要像农人深耕沃土般回归课本。清晨五点,日光尚未攀上窗檐,我便摊开语文书册,逐字咀嚼《岳阳楼记》的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