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九日登高:重阳登高怀想日记

古诗九日登高:重阳登高怀想日记

十月四日 星期三 晴

今日重阳,晨起推窗,见秋色澄明,天高云淡,忽忆王勃《九日登高》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心有所动,遂决意独往城西山麓,效古人登高之举,以应佳节。

山径秋色

缓步石阶,但见霜叶遍染,赤黄交错,如铺锦绣。秋风过处,落叶簌簌,似与游人私语。山腰有亭,匾额题曰“望云”,遂憩息片刻。极目远眺,城区楼宇错落,江流如带,恍若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之景。然今人已不簪菊,唯见山下花市菊丛如海,游人争购,聊寄古意。

诗情遐思

登临绝顶,云雾拂面,忽感时空交错。千年前王摩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李白“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之狂,皆融于此苍茫天地。今虽通讯便捷,然登高刹那,方知古人乡愁非因音书断绝,而是面对浩瀚自然时,人类共有的渺小与孤独。现代人惯用手机传递问候,却少了一份执菊仰望的虔诚。

山风渐起时,忽悟“九日登高”非仅节俗,实为灵魂的自我叩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超然,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之沉郁,皆在登高过程中获得和解。今人步履匆匆,鲜少驻足自省,而此刻倚栏听松,方觉红尘纷扰不过山间浮云。

归途偶得

下山途经古寺,见老者以竹杖蘸水,于石阶题写孟襄阳“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之句。相视一笑,莫逆于心。晚霞染衣时,购得黄菊数枝,插于案头瓶中最是王勃“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之问,竟得新解——鸿雁南飞非为传书,而是提醒人间:南北皆家园,心安即归处。

暮色四合而归,灯下展卷重读《九日登高》诸作,忽觉字句生温。今以日记记之,非为怀古,实为铭刻此刻与千年诗魂的相逢。当科技撕裂传统脉络时,总需有人循着诗句的指引,重新踏上精神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