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三韵·暮春日记

壬寅年三月廿八 微雨

晨起推窗,忽见檐角垂珠如古诗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态。院中老槐新叶沾露,恍若杜工部《春望》里「城春草木深」的墨痕洇开在宣纸上。

一、茶烟里的古诗三

煮水瀹茶时,白瓷盏底沉着几枚碧螺春,舒展如李太白《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写意。忽然记起昨夜重读《古诗三》中陶渊明《饮酒》其五,那句「采菊东篱下」竟与此刻窗台盆栽的野菊重叠,瓷杯热气氤氲成魏晋时的南山轮廓。

二、石板路上的平仄

午后微霁,青石板缝里冒出苔花,恰似《古诗三》收录的《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撑着油纸伞走过巷弄,屐齿叩击声暗合着「平平仄仄平」的韵律。转角处卖杏花的老妪,竹篮里躺着几枝将谢的粉白,倒应了李清照「知否知否」的词牌。

三、灯影下的诗笺

夜读时 moth 扑打灯罩,在《古诗三》书页投下晃动的阴影。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的「深」字被光晕染开,墨色渗入檀木案纹。忽然听得雨打芭蕉,恍惚中竟辨不清是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实景,还是白乐天「夜雨剪春韭」的余韵。

(忽忆东坡《定风波》词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合上《古诗三》扉页,墨香与雨气交织成千年不散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