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代美文十篇:秋窗夜读日记

古代美文十篇:秋窗夜读日记

壬寅年八月廿三 霜风初起

暮色四合时,取《古代美文十篇》置案头。青灯黄卷间,忽觉千载文心穿透时空,在窗棂敲击秋雨的节奏里与我对谈。今日所读乃《前赤壁赋》《岳阳楼记》,东坡泛舟之洒脱,希文忧乐之襟怀,竟在茶烟缭绕间融作一片明月光。

一、水月之思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读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处,窗外恰有秋风拂过庭竹,恍若江涛声自书页间漫出。想起今日学堂先生问及时空永恒之义,当时语塞,此刻却在此文中得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遂提笔注曰:「万物皆在流逝中永恒,如檐下雨滴,坠地即逝却终归江河」

二、庙堂之志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竟令我想起昨日市集所见:老农蹲守残蔬至日暮,稚童帮衬搬运而不言苦。忽然懂得所谓仁人志士,未必皆居庙堂之高——那些在尘土中坚持善意的凡人,何尝不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践行者?便将此思记于页眉:「忧乐非士大夫专利,匹夫心中有天下」

三、文脉相承

夜渐深时,翻至《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句,忽忆及《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之景。欧阳修承王勃之丽辞而化入自然,恰如山水长卷次第展开。这才惊觉《古代美文十篇》之妙——十篇文章岂是孤篇,分明是文脉相续的星河,每颗星子都映照着其他星辰的光辉。

漏刻已过三更,合书时见《归去来兮辞》墨痕未干。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之态,竟与此刻倚窗小憩的我隔世相望。忽然了悟:读古文非为慕古,乃为在时空经纬中找准自身坐标。这些文字从来不是化石,而是永不停歇的钟摆,在每一个时代敲响共鸣的清音。

今夜十篇俱入梦来,化作烟波江上舟,化作岳阳城头月,化作醉翁亭畔泉。明日当续读《兰亭集序》《桃花源记》,想必又有新的山水自胸中涌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