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的散文
十月廿七 晴
晨起时,窗外的阳光已经斜斜地爬上了书桌。我推开窗,一阵凉风拂面,带着秋日特有的干爽气息。忽然想起昨日友人问我:何为“原味的散文”?我笑而不答,今日却想借这日记,细细咀嚼一番。
所谓原味,大抵是未经雕饰的本真。如同母亲熬煮的一碗清粥,米是米,水是水,却自有温润的香气。散文亦然,不必华丽辞藻堆砌,不必刻意追求深奥,只需将心中所思所感,如实道来便是。我忆起少年时读朱自清的《背影》,那父亲蹒跚攀过月台的描写,无一字煽情,却叫人读来鼻酸——这便是原味的魅力。
午后琐思
晌午过后,泡了一壶淡茶,重读《浮生六记》。沈复写芸娘制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般文字,清新如露,全无脂粉气。原味的散文,往往如此:它不张扬,却自有风骨;不喧哗,却余韵悠长。
忽然想到如今的网络文章,多如过江之鲫,却少有几篇能留住人心。或许是加了太多“味精”——夸张的标题、刻意的热点、浮夸的情绪,读时眼花缭乱,读后却空空如也。而原味的散文,像一位老友坐在身旁,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它或许没有惊涛骇浪的剧情,却有细水长流的真情。
夜阑拾笔
夜深人静时,最宜提笔。台灯洒下一圈暖黄,墨香混着纸香,竟比香水更沁人心脾。写什么好呢?就写今日见闻罢:巷口卖桂花糕的老人、墙角酣睡的狸花猫、天空中倏忽掠过的候鸟……这些平凡琐事,若以真心去写,便成原味。
忽然明白,原味的散文并非某种固定格式,而是一种写作态度。如同古人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先有真诚,才有真文字。不必模仿谁的风格,不必迎合谁的喜好,只需听从内心的声音。若心中有所触动,便如实记录;若无所感,宁可搁笔。
掩卷沉思,原味的散文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伸。它要求我们慢下来,细细品味日常中的点滴美好;它提醒我们保持敏感,对一草一木都怀有好奇与敬意。在这快节奏的时代,能静心写一篇原味散文,或读一篇原味散文,都成了难得的奢侈。
愿我们都能在文字中,找到那份最初的、最纯的真味。
健康睡眠小妙招
1. 助眠食材要“组合出击”。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原料,香蕉、牛奶、杏仁中含量丰富,但单独吃效果有限;搭配富含镁的食物(如南瓜籽、菠菜)能放松神经,两者协同更易产生困意。比如睡前1小时喝杯温牛奶+5颗原味杏仁,比单喝牛奶入睡速度快10-15分钟。2. 避坑清单需“严格执行”。咖啡因的半衰期约6小时,下午3点...
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先梳理一下培训活动过程:王继聚校长和陈学壮主任分别就状物类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做了专题报告,李大森校长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做了报告,朱红甫主任做了讲座《基于学业水平质量检测的阅读教学追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专家们走下来和教师互动,话题来自教学实际,以生动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多年的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