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初夏小憩随想
清晨推开窗时,阳光已斜斜地爬上老槐树的第三根枝桠。杨万里那句"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突然浮现在脑海,像一片带着露水的花瓣,轻轻落在心湖上。
一、花影里的时光褶皱
阳台的茉莉不知何时结了三五个花苞,青白相间的萼片裹着尚未舒展的秘密。我学着古人搬来藤椅,在花架下摊开《陶庵梦忆》。书页翻动时,有细碎的光斑在字里行间跳跃,仿佛张岱正隔着三百年的烟尘向我眨眼。远处传来收废品的摇铃声,竟与书中描写的卖饧箫声奇妙地重叠。
"忽见疏影横斜处,有老梅一株,花开如雪"——这行字突然从纸页间浮起。转头望向小区花坛,几株晚开的杜鹃正在风里摇曳,花瓣边缘已泛起倦意的淡褐色。
二、茶烟里的时空交错
玻璃壶中的龙井渐渐舒展成翠绿的扁舟。水汽氤氲间,恍惚看见苏东坡在望湖楼挥毫,李清照在藕花深处争渡。手机突然震动,家族群里姑妈发了新包的粽子照片,苇叶的清香似乎穿透屏幕而来。这倒让我想起《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端午风俗:"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古今的烟火气,原是如此相通。
三、蝉鸣中的刹那永恒
午后两点钟的蝉鸣最是汹涌。躺在竹席上,任声浪一阵阵漫过耳际。忽然明白王维为何写"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单调的韵律里藏着让人安心的永恒感。冰箱的压缩机嗡嗡启动,现代生活的白噪音与自然之声奇妙地达成和解。
半梦半醒间,阳台的茉莉终于绽开第一朵花。香气像透明的丝线,把零散的思绪串成完整的珠链:原来所谓小憩,不过是让灵魂追上身体的脚步。当夕阳把花影拉长成水墨画时,我记下这页日记,墨迹里或许也凝着某位古人会心的一笑。
暮色渐浓,远处广场舞的音乐隐约可闻。突然想起这栋公寓的旧址曾是片荷花塘,百年前是否也有文人在这里写下"午梦扁舟花底"的句子?时空的涟漪层层荡开,我们在不同的世纪里,共享着同样的片刻宁静。
...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答: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答:答案:【答案】1.:比喻...
...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目的什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答案:【小题1】(3分)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