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古诗:一叶知秋时,闲吟杜牧诗
晨起偶得
推开窗棂时,一片梧桐叶正打着旋儿落在砚台边,边缘已泛起淡淡的黄。忽然想起杜牧那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虽未至深秋,这初秋的凉意却已悄然渗入晨光里。
古诗里的节气密码
杜牧笔下的初秋总带着几分慵懒的清醒,《早秋》中"疏雨过庭除,新凉入酒杯"的况味,恰如此刻檐角将落未落的露珠。翻检诗卷发现,古人写初秋最爱用"新凉"二字——白居易说"夜来新沐浴,晨起发新凉",陆游吟"小阁新凉生,闲庭夜气清",这凉意不是凛冽的,倒像青瓷盏里温着的薄酒。
午后在旧书市淘得光绪年间的《千家诗》,泛黄纸页间突然飘出片枫叶书签,上面用簪花小楷抄着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意外的馈赠让我在梧桐树下怔忡良久,仿佛穿越时空接到了某个闺阁少女的初秋心事。
暮色中的诗意
傍晚散步时,护城河边的芦苇已抽出浅褐色的穗子。想起王维"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句子,此刻虽无孤烟,但卖菱角的老翁推着独轮车轧过青石板路的声音,与归巢的雀鸣交织,竟比任何田园诗都鲜活。河对岸突然传来童子清亮的诵读:"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刘禹锡的《秋词》,被童声滤去了萧瑟,只剩纯净的欢喜。
枕边诗笺
临睡前重读《唐诗三百首》,发现初秋题材的诗总带着某种微妙的过渡感。杜甫写"露从今夜白",元稹叹"夏末秋初长",诗人们似乎都在捕捉季节转身的瞬间。合上书页时,月光正斜斜爬上窗台,把案头那枝木芙蓉的影子投在墙上,恍若一幅动态的恽寿平没骨画。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在此时写诗——这初秋的光景,本就是天地间最动人的平仄。
(日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