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出塞 古诗王昌龄

《出塞》古诗王昌龄:一场穿越千年的边塞遐思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王昌龄的《出塞》,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突然击中了我。窗外秋月正明,恍惚间仿佛看见千年前那位站在陇西戈壁上的诗人,用七言绝句将整个盛唐的边塞风云凝练成四行鎏金的文字。

一、文字里的金戈铁马

"万里长征人未还"五个字在纸页上跳动,我用手抚过泛黄的诗集,指尖似乎触到冰凉的铠甲。忽然想起去年在甘肃阳关遗址看到的汉代箭簇,青铜上的绿锈与诗中的"汉时关"重叠,那些被风沙磨蚀的城墙垛口,是否就是王昌龄笔下"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具象?

二、明月照今古的顿悟

深夜伏案时,发现窗棂分割的月光与敦煌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里的月轮如出一辙。这轮照耀过李广、霍去病,又照亮过王昌龄的月亮,此刻正静静停在我的咖啡杯沿。突然理解诗人为何要用"秦时明月"起兴——在永恒的自然意象面前,所有的征战都成了转瞬即逝的沙尘。

三、现代生活的边塞隐喻

地铁里刷到乌克兰战事的新闻时,"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诗句自动浮现在脑海。原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边塞",当代人面临的职场竞争、房贷压力,何尝不是新的"胡马阴山"?王昌龄若活在今日,或许会写"格子间里PPT,加班灯火人未眠"吧。

附《出塞》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合上书页时,电子钟显示23:17,这个数字恰似诗句的笔画数。或许伟大的诗歌就是如此,能在时空里不断生长出新的根系,让21世纪的读者依然能触摸到盛唐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