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冬日随想——重读古诗咏雪有感

十二月廿三日记

晨起推窗,忽见天地皆白。昨夜悄然而至的雪,将城市染成古诗《咏雪》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檐角垂落的冰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令我想起儿时背诵这首诗时,总把"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句子错记成"撒糖空中",惹得私塾先生捻须大笑。

雪中即景

信步至庭院,积雪已没脚踝。每踏一步都伴随"咯吱"声响,仿佛大地在回应我的造访。石阶旁几株红梅正应了"梅须逊雪三分白"的较量,花瓣上的积雪时而簌簌坠落。忽见邻家稚子堆的雪人戴着胡萝卜鼻子,倒与古诗中"玉簇银装"的描写形成有趣映照。

诗境重游

午后暖阁烹茶,重读《咏雪》全篇。"旋扑珠帘过粉墙"一句令我怔忡——此刻窗外确有细雪斜飞,轻轻拍打着书房玻璃。古人观察之精微,竟能穿越千年与今人共鸣。忽然明白诗人为何用"轻于柳絮重于霜"的比喻,此刻落在掌心的雪花,确如柳絮般轻盈,转瞬却化作比霜更彻骨的凉意。

夜雪沉思

入夜后雪势渐猛,路灯下的飞雪宛如银河倾泻。想起《咏雪》末句"坐看青竹变琼枝"的禅意,不觉取出尘封的笔墨。临窗习字时,墨香混着雪气沁入心脾。忽然惊觉玻璃上凝结的冰花,恰似宣纸上晕开的墨痕,原来自然本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这场雪让我重新读懂古诗《咏雪》中"物色带霜寒"的深意。诗人不仅描摹雪景,更在"飞花入户时"的瞬间捕捉到永恒。当现代生活的喧嚣被雪声过滤,我们才真正听见文字里封存千年的雪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