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写夏夜的古诗日记一则

写夏夜的古诗

壬寅年六月十五 暑气未消

今日整理书匣,偶得少时手抄诗集残页,墨迹虽淡仍可辨认首行「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忽忆起杨万里《夏夜追凉》中的这缕晚风,竟穿过八百余年时光,徐徐拂过今夜的窗台。

一、诗中的夏夜光景

翻至白居易《池畔逐凉》篇,「窗间竹萧飒,池上柳扶疏」之句跃入眼帘。踱步至阳台眺望,远处公园湖面倒映着霓虹,竟与诗中「繁星缀夜幕,荷风送暗香」的意境奇妙重合。现代都市虽无竹篱茅舍,但云隙间漏下的月光,依旧如古人所见那般温润如水。

二、时空交织的夏夜吟

忽闻小区孩童追逐嬉笑,恍若辛弃疾笔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生机盎然。空调外机嗡鸣声中,竟夹杂着真实蝉鸣——原来绿化带深处的老槐树上,尚存着都市最后的鸣虫军团。这声画交织的夏夜交响,与陆游「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的怅然截然不同,却自有一番鲜活趣味。

三、古诗照进现实的夜晚

深夜煮茶时突遇停电,索性燃起闲置的香薰蜡烛。摇曳烛光中,杜甫「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的感慨忽然变得真切。手机失去信号后,方才注意到月光将窗格花纹投在墙面的水墨效果,恰似王安石「月移花影上栏杆」的写意画境。原来不是古诗褪色,而是我们早已习惯用冷气与电子屏幕隔绝了四季轮回。

当冰箱重新启动的嗡鸣划破宁静,现代生活再度回归。但那个因停电而意外获得的、与古人共享的夏夜,却如诗卷上的沉香,久久萦绕在记忆深处。或许明日当酷暑再度来袭时,我亦能学着东坡「携杖来追柳外凉」,在都市丛林里寻得一方诗意的栖居。

作文提升十大技巧

一、将心绪缝进具象针脚 莫空喊“思念蚀骨”,须教那情绪在月光里显影。半盏凉茶映着窗棂,茶烟袅袅缠成故乡炊烟的轮廓,瓷杯沿口的水痕原是游子未拭的泪。文字便有了温度,似旗袍襟前那枚颤巍巍的珍珠扣,暗夜里亦能触到温润光痕。二、静物呵出气息 课室窗台那盆绿萝,原不是死物。晨光斜切时,叶片便踮着脚尖攀援窗框,藤蔓在粉笔...

作文我人生中最美的老师

归来后,他布置作文,题目是“家乡的四季”,我写下春耕时的犁痕、夏夜里的萤火、秋收后的谷堆、冬雪中的炊烟。那些文字不再是纸上的黑点,它们有了泥土的芬芳、露水的湿润、阳光的暖意。他俯身批改,红笔轻轻圈点,像给新芽浇水;粗糙的指节滑过纸面,留下无声的鼓励。从此,文言文不再是晦涩的符号,它们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