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影下的春日随想
2023年3月15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院角那丛新竹正披着金色晨光摇曳。忽然想起郑板桥那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墨绿色的竹节上还挂着昨夜未干的露珠,像极了诗中那份倔强生长的生命力。
一、破土而出的启示
记得去年移植这丛竹子时,工人曾摇头说:"这石头地哪能种活竹子?"如今看着它们穿透板结的土层,将根系牢牢扎进碎岩缝隙,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以竹喻志。这些看似柔弱的青竿,实则藏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我在笔记本上抄下整首诗,笔尖不觉用力了几分。
二、风中的辩证法
午后山风骤起,竹枝被吹得弯成满弓,却始终不断。这让我想起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里"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句子。竹的智慧在于柔韧与刚直的平衡——它们懂得弯腰卸力,但脊梁从未真正屈服。我在日记本里夹了片飘落的竹叶,脉络里仿佛刻着生命的哲学。
三、月下的沉思
夜读时竹影爬上窗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忽然鲜活起来。现代人很难有古人那般闲适,但至少可以学习竹子"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打开手机备忘录,又添了条新计划:下周要像竹子拔节那样,把拖延的论文进度追回来。
合上日记本时,发现扉页不知何时沾了片竹叶形状的光斑。或许这就是诗歌穿越千年的力量——当我们在某个瞬间真正读懂了一句诗,那些文字就会像竹子一样,在心灵的石缝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