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随想
一、月下独思
今夜推开窗,恰见一轮明月悬于墨色天幕,清辉洒落庭院。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蓦然浮上心头,这轮照耀过盛唐诗人的月亮,此刻正将千年不变的柔光披在我的肩头。
记得幼时在故乡,祖母常指着月亮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总以为玉兔捣药的声音会随月光流淌下来,而今人在异乡,才懂得诗句里沉淀的思念竟如此沉重。
二、古今明月
翻阅泛黄的诗集,发现古人写月总带着特殊的情愫。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吟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轼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杜甫则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晶莹的文字像月光凝结的露珠,打湿了千百年游子的衣襟。
月光三叠
- 第一叠:王维"明月松间照"的禅意
- 第二叠: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的孤绝
- 第三叠: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的共情
三、月影人生
站在阳台上看月亮穿过云层,忽然明白为何古人偏爱咏月。阴晴圆缺的月亮,恰似跌宕起伏的人生。少年时只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有趣,如今在都市霓虹中,反而更珍惜偶然得见的澄澈月光。
记得去年中秋,母亲在电话里说:"家里的桂花开了,月亮比城里亮得多。"当时笑着应和,此刻望着玻璃幕墙反射的破碎月影,突然哽住了喉咙。
合上日记本时,月光已悄悄爬上案头。或许明天阴雨不见月华,但知道故乡的月亮永远悬挂在唐诗的韵脚里,悬挂在每个游子抬头时的眼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