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关于春的古诗

《春晓》与《春夜喜雨》中的春日随想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晴

晨光里的《春晓》

清晨被窗外婉转的鸟鸣唤醒,突然想起孟浩然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推开窗户,湿润的空气裹挟着青草香扑面而来,远处几株桃树果然落红满地,粉白的花瓣沾着晨露,在朝阳下闪着微光。

诗中的生命轮回

古人短短二十字,竟道尽春天最动人的矛盾——夜雨摧花令人怅惘,但枝头雀跃的新绿与鸟啼又昭示着生生不息。我蹲在院角观察一株野蒲公英,金黄花冠下已长出毛茸茸的种子,这大概就是“花落”与“新生”同时发生的注脚吧。

午后邂逅《春夜喜雨》

下午去图书馆的路上,天空忽然飘起细雨。杜甫的诗句自动浮现在脑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丝像银线般编织着城市,行道树的新叶被洗得发亮,几个孩童穿着雨靴在水洼里蹦跳,笑声和雨声混成奇妙的乐章。

现代城市的春雨图景

咖啡馆的落地窗前,我看着雨帘中模糊的霓虹灯光。与唐朝诗人不同的是,我们还能观察到雨水在玻璃幕墙上蜿蜒的轨迹,听到雨滴敲击空调外机的金属节奏。这场雨让共享单车篮筐里积出小小水洼,倒映着骑手匆匆掠过的黄色雨衣。

暮色中的感悟

归家时雨已停歇,西天泛起橘粉色的霞光。两首古诗像两面棱镜,让我重新审视这个习以为常的春天。《春晓》教会我珍惜瞬息的美好,《春夜喜雨》则提醒平凡中蕴含的滋养。突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在春季诗兴大发——这季节本身,就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立体诗篇。

路灯亮起时,发现楼下樱花树已结出米粒大小的青果。原来落花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这大概就是春天最深邃的隐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