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关于播种的日记300字——春日种豆记

关于播种的日记300字

四月五日 晴转多云

清晨六时,父亲叩门唤我下地。晨光熹微中,我们扛着锄头与豆种向田垄走去。这片刚刚解冻的黑土地散发着特有的腥甜气息,像沉睡一冬的巨兽缓缓吐纳。

开垄

父亲示范着刨出深浅适宜的土沟,锄头起落间形成笔直的褐色线条。我学着他的样子挥锄,却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全身协调——脚要踩稳,腰要发力,手臂需控制落点。十米不到的沟垄竟让我沁出薄汗,而父亲早已在田埂那头微笑着等待。

播种

将黄豆从布袋倒入陶钵时,豆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按照父亲教导的"三步一撒"手法,每次抓取的豆种刚好能均匀铺满三个步距。有些种子从指缝漏入泥土,像褐色的雨滴回归大地。蹲身时看见蚂蚁队伍正在搬运落单的豆种,自然界的收获早已悄然开始。

正午阳光穿透云层,将田埂上的蒲公英照得透亮。父亲指着土壤讲解:"每粒种子都要侧躺着入土,胚芽才能找到向上生长的方向。"他轻轻拨开土层调整豆种姿势,这个动作让我想起幼时他为我掖被角的夜晚。

覆土

用钉耙将土壤推回沟渠时,忽然理解"脚踏实地"的真意——手掌磨出水泡的位置正好契合耙柄的木纹。新翻的泥土在脚下蓬松柔软,如同巨大的棕色绒毯。父亲唱着古老的耕作号子,旋律随着春风飘向远方的白桦林。

归途时夕阳西斜,整片田地被染成金红色。父亲说七天后来看新芽,二十天后间苗,两个月后搭架。我回头望着那片刚刚完成播种的土地,仿佛已经看见翡翠般的豆苗在月光下悄然伸展腰肢。那些深埋的种子正进行着神秘的生化反应,就像此刻在我心中萌发的某些感悟。

日记末页被泥土染出指纹状的晕痕,这大概就是春天最真实的印章。待秋收时我要用这些豆子磨豆浆,让丰收的滋味继续流淌在未来的岁月长河里。